“當年,我們懷揣國家富強的夢想和滿腔保衛祖國的熱血,以創業的態度參加了我國核武器的研制工作。當然,核武器的研究工作是國家意志下的一個創業的行為?!碑?9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賀賢土,站在中國科技城創客大講堂的講臺上,鏗鏘有力地訴說著老一輩的國家創客發展中國核武器的創業之路時,臺下掌聲陣陣。
8月29日晚,活動主辦方在大賽期間舉辦了中國科技城創客大講堂?;顒犹貏e邀請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賀賢土教授講述了“中國蘑菇紅云升起背后的故事”。
1955年1月,黨中央作出創建核工業、研制核武器的戰略決策。為了推動我國核試驗研究,在1960年和1962年,國內先后調集了兩批精英人才進行核研究。幾年間,大批歸國精英與國內科技骨干懷著強烈的愛國熱情,奔赴核工業建設和核武器研制的第一線,為我國原子彈、氫彈研究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1962年我從浙江大學物理系理論物理專業畢業后留校,11月我接到通知,讓我到北京一個神秘的單位去報到。就是這一通意外的電話,使我邁進了核武器研究的門檻,開始了我為發展祖國核武器事業的創業道路?!辟R院士便是第二批被調集的骨干人才之一。
在北京報到后,賀院士便在鄧稼先、周光召等物理學家的領導下開始科研生涯,那時,他們的目標就是瞄準1964年要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拔覀冞@些老大學生,當年正像你們現在的情況一樣,一門心思地想把自己學到的知識用在為核武器研究貢獻力量上?,F在回想也就是如今所說的創業?!?/p>
由于當時特定的政治環境和三年自然災害,國家經濟困難、物資缺乏,在北京沒有辦公場地,當年賀院士這群剛畢業大學生就在鄧稼先的率領下與工人一起蓋辦公樓。后來大部隊遷到青海,甚至“草地藍天,帳篷為家”。“原子彈的研究還有前蘇聯授課的一些知識,氫彈的研究完全是從無到有,我們只能自力更生。原理不懂,我們探索;條件不具備,我們創造”。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3年后,中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1984年12月的中子彈試驗,完全證明了我們團隊提出的新的點火和自持燃燒的理論是正確的,從而突破了中子彈原理。這表明了中國人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完全有能力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研制成中子彈”。
談到當下的創業行為,賀院士說:“創業這個詞現在非常普遍,我想創業的含義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創建過程。你們現在的每一次創新、創業應該多次涉及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實現中國夢的步伐。就像我們當年一樣,雖然是國家層面的創業,但每個人在創業過程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才能。”
最后,賀院士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建議創業青年們,“創業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有重大的困難可以回想一下‘兩彈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把力量和智慧通過自己的實踐,在中國夢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保ㄓ浾?孟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