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科技日報)
疫苗編碼、兒童編碼、接種醫生編碼的“三碼合一”和移動預防接種平臺APP,甚至專業醫療咨詢APP最近成為了被關注的焦點。預防接種的互聯網化,已經迫在眉睫。
擁有百萬級用戶、開創“互聯網+預防接種”新模式的小豆苗團隊,近期又有新動作:在2016年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的現場,該團隊發布了全國首個面向預防接種領域,為免疫工作者提供學習交流的互聯網平臺“聽聽專家說”。
跨領域優勢疊加解決醫生“痛點”
如果不是山東疫苗事件使公眾的目光聚焦到了“疫苗”上,恐怕很少人會注意到互聯網醫療行業內極為細分的領域——“互聯網+預防接種”。
6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稱“健康醫療大數據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并明確了全面深化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規范和推動”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等重點,被解讀為“移動醫療”的極大利好。
作為“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領域中的一員,由深圳三代人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小豆苗,自2014年7月正式上線后,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已經覆蓋近30個省份、25000余家接種門診,服務近300萬兒童家長,是迄今唯一可跨省、市區、門診的“互聯網+預防接種”平臺,從曾經的“后起之秀”發展成今天的行業領頭羊。兩年后的9月18日,該團隊又發布了全國首個面向預防接種領域,為免疫工作者提供學習交流的互聯網平臺“聽聽專家說”。
“作為首個面向疫苗和免疫工作者的互聯網平臺,‘聽聽專家說’是互聯網+預防接種的一次重要實踐,也是我國免疫規劃信息化建設的一大成果。”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維中介紹,該項目是中華預防醫學會在探索優質科普信息建設與匯聚分享、科普信息精準服務和落地應用等有效模式上所做的嘗試。
楊維中表示,過去基層免疫工作者缺乏高效的繼續教育、交流平臺,對于行業內探索性、有爭議的問題把握不準,更無法隨時隨地向頂級專家“取經問道”。從這個層面來說,專家和基層免疫工作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而“聽聽專家則說”為這一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兩大產品構建閉環服務
據深圳三代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余農介紹,免疫工作者通過平臺內的“語音問答”功能,可隨時向全國頂級的專家提問,形成知識共享;另一核心功能“微課堂”則由預防接種不同細分領域的專家開設專題講座,免疫工作者和專家可就培訓內容在線實時交流。今后還將通過專家大腕兒,把國家的法律法規、技術規范、知識經驗普及給接種醫生,有效地提高預防接種隊伍的專業技術水平,使基層醫生更好地為社區老百姓、接種對象服務,從而推動我國免疫預防工作健康發展。
在專家和醫生端我們有“聽聽專家說”,在醫生和兒童家長這一端我們有“小豆苗”。深圳三代人科技有限公司產品部總監胡歆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二者都是利用互聯網技術,打破信息不對稱,實現兒童家長、門診醫生、免疫專家三者之間的信息互通,形成閉環服務,使預防接種沒有了時間和空間的障礙,是互聯網+預防接種領域的兩大創舉,也是“科普中國”和全國科普信息化建設應用試點工作的兩大落地項目。
“小豆苗”在科普的同時,也致力于通過“互聯網+”的手段,改變舊有的接種模式,使家長獲得更加優質的接種體驗。胡歆進一步解釋說,面向年輕父母使用的手機APP——小豆苗專注于寶寶預防接種管理,連通接種方和受種方,全程保障在接種前不讓家長帶著疑慮出門。家長下載該款APP后可以綁定兒童編碼,實時獲取寶寶的接種信息,接收打針提醒,預約接種等,并有專業醫生在線答疑,媽媽課堂學習等功能。通過“小豆苗”,家長可以擁有電子接種證不怕丟失,接收接種提醒和門診通知以免漏打,提前預約不必再排長隊,還能實時在線向專業醫生咨詢接種問題,享受更智能的預防接種服務。
用“互聯網+”重構預防接種生態圈
據了解,預防接種市場其實早已風起云涌、硝煙彌漫。相關的APP或微信公眾號就有100余個,如超級疫苗表、疫苗百事通等。但不論是行業巨頭,還是新興產業小團隊,都未實現全國全面推廣,仍處于探索階段。
小豆苗算是這個領域真正意義上能使用起來的應用,打通了B、C兩端,真正形成了閉環,減少了信息不對稱。余農解釋說,家長、醫生和疾控三方的實時連接,是小豆苗和競爭對手拉開差距的殺手锏?!盎ヂ摼W+”理念喚起了各地疾控領導的創新意識;而小豆苗基于便民的目的改造預防接種流程,疾控部門對此非常支持,極大加速了項目落地。
“通過移動互聯網應用系統,小豆苗目前已經初步實現了人與人的連接。”余農介紹,在新的政策環境下,平臺未來要致力于實現人與物的連接。如通過疫苗編碼、兒童編碼、接種醫生編碼的“三碼合一”,將疫苗產品、冷鏈、物流、庫存等各個環節進行聯通,形成疫苗全程可追溯機制,讓信息的對稱和透明為接種安全保駕護航。而作為后續補償措施,除商業疫苗保險以外,無免責的公益保障基金也是值得探索和嘗試的方向之一。
但余農也表示,“互聯網+預防接種”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緩慢改造的過程,目前,國外并沒有非常成熟的同類應用。類似小豆苗這樣的應用也在早期嘗試階段,還未完全打通預防接種全流程,很多功能都待完善。因為,所有的新技術都是對舊有格局的切割和再造,“互聯網+預防接種”也不例外。在傳統接種疫苗的流程包括掛號、登記、預檢、繳費、打針以及留觀。在這些流程里,至少要排好幾次隊。而除了打針和留觀,其他都可以在線上進行?!按蛞呙绾軓碗s,我們想用‘互聯網+’重構預防接種的生態。“但我認為,最無形的重構,是循序漸進的浸潤,而不是一哄而上的侵略。”(記者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