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出貨8.5億顆,2015年出貨13億顆,2016年預計可達24—25億顆,到2016年底,我們將在全球累計點亮50億盞LED燈。”

在競爭激烈而同質化日益嚴重的LED照明驅動芯片市場,胡黎強帶領著晶豐明源卻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成長為該行業的領頭羊。

是什么成就了這樣的“野蠻生長”?

快速奔跑,尋覓新的“跑道”

2008年,浙江大學畢業的胡黎強揣著300萬人民幣開始創業,選擇了許多人并不“看好”的芯片設計領域。

“不同于其他新興產業,這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國家對進口芯片幾乎是零關稅,而且國際上技術迭代的速度非常快。”胡黎強告訴記者,國外的知名IC設計企業已經在跑道上跑了十幾年,想在同一條跑道上跑贏它很不容易。

“我們的思路是,不斷在新的領域找到新的跑道,然后快速奔跑。LED就是這樣的跑道。”胡黎強解釋說,“做電表芯片,第一名搶占了90%的市場份額,后來者很難再有機會;做白電芯片,質量體系要求高,我們初創企業完全不具備條件;通信電源、汽車電子領域,要求質保5年以上,門檻極高。只有LED驅動芯片雖然技術相對簡單,但市場潛力巨大。”

在胡黎強看來,這是一條國內與國外IC廠商起點相差不多的起跑線,“這也給了我們一決高下的機會”。

不僅僅是路線選擇,早年在研發、銷售各條線“混跡”過的胡黎強對商業模式也有著清晰的看法,“客戶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他們最看重的永遠是性價比。如果我能把一個LED芯片的價格從100塊降到10塊之后再降到1塊,同等條件下客戶為什么不選擇我?”

“只有活下來,才能更精彩地活。”作為創業者,胡黎強清醒地知道,對于一個“贏者通吃,第二名就很難有機會”的行業,“活著才是硬道理”,而要想快速奔跑越過“死亡谷”,靠的必須是專注和技術。

卡好位置,把競爭者甩開

“做IC,一定要卡好自己的位置。”見證了IC行業的多年興衰,在胡黎強看來,“一心賺快錢,急功近利”常常是企業衰亡的“致命死穴”。

“早在公司成立之初,我們就在市場調研中發現,借用通用電源芯片來驅動LED光源存在著很多不足。”胡黎強說,“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來定義創新一代LED驅動電源的技術參數,創新設計LED驅動芯片,正是我國本土芯片設計公司能做好、做精、做強的一次歷史機遇。”

然而,2014年,晶豐明源也曾遭遇同行以“腰斬價”出售同類型 LED驅動芯片的惡性競爭,面對市場險情,胡黎強認識到,“我們的下一代研發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低端很容易被抄襲,只有不斷創新,以更快的速度做產品研發,才有機會把競爭者甩開,一直領先。”胡黎強說。

正基于此,7年多來,晶豐明源圍繞LED照明芯片領域,先后自主開發了去輔助繞組、內置線補償、PSR等技術,在減少外圍電路的同時讓PCB更簡單,幫助下游廠家節約外圍BOM成本的同時提升電源生產效率……打出了一套“高性價比”的“組合牌”。

“外界溫度過高或者LED燈珠引起的過熱,都會導致電源和LED燈珠的壽命縮短。”胡黎強介紹,為了進一步提高LED驅動電源的可靠性,晶豐明源在2012年推出了動態環境溫度調控技術,可以根據環境溫度動態調節LED輸出電流,從容確保LED燈具和驅動電源保持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工作,延長LED燈具的壽命。

對技術的專注與執著,也讓晶豐明源在細分市場“扎下了根”。

“其實我們并不比同行聰明,只是我們更專注。”執著而堅定的磨礪,也讓這家成立時間并不長的公司成為了飛利浦公司的第一大供應商,以及LED照明驅動芯片全球銷售額和出貨量均列第一的廠商。

打造團隊,“開弓沒有回頭箭”

在晶豐明源,很多人都知曉胡黎強“六顧茅廬”請來研發總監的典故。

“毫無疑問的是,人才是根本,創新是關鍵。技術的積累和人才的培養是我們追趕國際IC設計大廠的前提條件。”經歷了市場大潮中的“九死一生”,也讓胡黎強堅定著這樣的看法,“我們的重心仍然是研發團隊的打造,只有不斷注入強有力的新鮮血液,企業才能不斷出新出彩。”

有了技術和人才作為支撐,胡黎強對未來圖景的描述也顯得底氣十足——

“我希望晶豐明源能成為一家專注于節能環保、智能化和多元模擬化芯片的公司。公司將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平臺,并組建一些專業的團隊,在很多細分領域幫助客戶創造差異化和價值。”

作為創“芯”大軍的一員,胡黎強期望,“10年后,全球半導體模擬芯片廠家若有10家能做到10億美元規模,其中一定有3家在中國,我希望我們會是其中之一。”

“開弓沒有回頭箭,做企業一定要往前沖。”不管未來的構想能不能實現,對于胡黎強來說,堅定地走下去,已經成為一種背負肩頭的時不我待的使命感。(金婉霞 記者 王春)

點亮50億盞燈,創“芯”者何以成就“野蠻生長”?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