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公司近年來一直在努力實踐一個大開的“腦洞”,即開發高空氣球撒“網(絡)”,為老少邊窮地區的民眾提供上網服務。最近,他們又上網氣球引入了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使其能夠適應復雜的天氣、氣流條件,在高空滯留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提供的服務也趨于穩定。
據介紹,最初推出上網氣球計劃時,谷歌采用了靜態的算法,能夠自動調節氣球所處的高度和地理位置。這樣的設計仍然比較簡單,眾所周知的是,高空中的天氣條件發生劇烈變化,而谷歌氣球并無法做出適應和調整。
不過,日前谷歌上網氣球團隊對外宣布,氣球已經采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具體是人工智能中的機器學習技術,氣球可以更加聰明地分析周圍的環境,并且在同一個位置停留更長的時間。此前在南美洲秘魯上空平流層的一次測試中,一個氣球創造了在高空一次停留98天的記錄。
著名科技網站《連線》指出,上網氣球上安裝的電腦系統,如今能夠采集海量的數據,并且做出智能分析。在其中的一個案例中,有一個上網氣球分析認為,陸地上的風力不足以讓它停留在某個位置,于是這個氣球干脆暫時飄到了太平洋的上空,獲取其他方向的風力。
在氣球對于自己的行為做出預設判斷之后,它仍然可以根據臨時性的天氣變化做出快速的調整。而在上述秘魯氣球的案例中,這個氣球在14個星期的時間里,一共進行了兩萬次行為修正,幾乎每天十幾次。
總之,在引入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之后,谷歌上網氣球不僅可以在一個地方停留更長時間,另外還可以幫助谷歌降低氣球運行成本,覆蓋地球上更廣闊的范圍。
在谷歌的商業規劃中,上網氣球將主要面向非洲、亞太地區、南亞、南美洲等地球偏遠地區,這些氣球依靠氦氣漂浮在空中,會定期進行移動,覆蓋更多人口。而在網絡接入方面,谷歌氣球依靠的是地面的移動通信基站,但是可以利用少數的幾個基站,覆蓋上百平方公里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