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在中國氣象局主辦的中國區域氣候變化歸因前沿論壇上,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孫穎透露,在中等排放情景下,未來20年我國東部將出現類似于2013年高溫事件的頻率可達50%。也就是說,每兩年就可能出現一次極端高溫天氣。

孫穎表示,2013年夏季,我國東部地區出現嚴重高溫,通過對其站點觀測數據分析,我國東部溫度的變化主要是受人為強迫(溫室氣體和氣溶膠等)的影響。隨著該區域人口增加,經濟發展伴隨的夏季高溫熱浪天氣將對區域人類健康、農業系統、能源生產、交通領域產生非常高的風險。

孫穎介紹,檢測歸因是回答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影響的核心研究內容,是歷次IPCC報告中的重點和焦點。通過該項研究,量化了不同強迫因子對中國變暖的貢獻,揭示出中國氣溫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溫室氣體的貢獻,其次是城市化。如果不考慮城市化效應,中國其他地區的變暖和全球其他陸地區域一致。城市化效應加劇了溫室氣體引起的變暖。

當前,不同區域氣候變化的原因和歸因研究仍然是國際研究中的挑戰和難點。因此,與會專家呼吁,希望能夠攜手深入研究氣候變化科學,促進檢測歸因研究的進一步深化,以科學應對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挑戰。(記者 付麗麗)

我國東部每兩年就可能出現一次極端高溫天氣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