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自然》雜志10月15日報道,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舉辦的聯合國大會上,全球197個國家達成了一項歷史性的協議,決定禁止令全球變暖雪上加霜的制冷劑——氫氟碳化物(HFCs)的使用。相關人士估計,在21世紀剩下的歲月中,這一協定有望將該物質可能的排放減少88%。
最新協定是1987年開始實施的《蒙特利爾議定書》的擴展和延伸。《蒙特利爾議定書》的主要使命是阻止人類對地球的“保護神”臭氧層的破壞,在過去數十年間,這一協定成功地削減了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的使用,但它們的替代物HFCs盡管很小,也是“惡名昭彰”的強溫室效應氣體,被廣泛應用在電冰箱、空調和氣溶膠噴霧中。
科學家們估計,今天,HFCs占全球年二氧化碳排放的2%,如果放任不管,其比例到2050年將達到12%,到本世紀末,HFCs可能會讓氣候上升0.5攝氏度。荷蘭公共健康和環境國立研究所的氣候學家古斯·威爾德斯的計算表明,假定各國嚴格遵循新協定的各項約定,那么,氣候可能僅上升0.06攝氏度。
最近,一系列關于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協議“問世”。10月6日,聯合國國際民間航空組織簽署了一項協議,希望能減緩國際航空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增長的勢頭;10月5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表聲明說,《巴黎協定》已經達到生效所需的兩個門檻,并將于11月4日正式生效。歷史已經證明,《蒙特利爾議定書》在促進和傳播環保技術方面成效卓著,因此,支持者們認為,這是一個偉大的成就。
據悉,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將從一到兩年內開始減少HFCs的使用,從2019年開始至少減少10%;中國、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將從2024年開始不再增加HFCs的使用;印度則將在2032年開始將HFCs的使用減少10%。
總編輯圈點
每一次的“一致協議”,都在人類對抗全球變暖的艱難道路上,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這次,大家聚焦的物質是氫氟碳化物。它不會破壞臭氧層,卻具有極強的溫室效應。按照協議,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將從2024年開始不再增加HFCs的用量。而由于在國際化工產業鏈上仍處下游,中國有許多涉及含氟溫室氣體的產業正在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在嚴格控制排放的同時,繼續推動環保低碳替代技術的發展,肩負起大國責任。(記者 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