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3個月調研,全國考察近50家專業化眾創空間后,科技部20日公布首批17家示范性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包括智能制造、軌道交通、生物醫藥等領域。
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曹國英介紹,與提供創新創業基本服務的普通眾創空間相比,由龍頭骨干企業、高校院所等牽頭建立的專業化眾創空間,在資源開放共享、細分領域創新創業等方面推動了實體經濟發展。
如今,全國各具特色的眾創空間持續涌現,其中經科技部備案的有1337家,涌現出一批模式新穎的典型案例,形成了一些可復制推廣的先進經驗。
據悉,專業化眾創空間彰顯六大特點。第一,大企業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提高了企業資源利用效率。比如,海爾集團專業化眾創空間,2015年底已聚集30多億創投基金;第二,圍繞大企業的創新創業豐富和完善了產業鏈,如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圍繞軌道交通產業鏈,與周邊160家相關企業構筑軌道交通領域創新創業生態群落;第三,加速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給和轉移轉化,西安光機所創新科研體制機制,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孵化培育了89家光電子技術高科技企業;第四,釋放了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活力;第五,支撐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第六,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拉動民間資本的有效投入。(記者 劉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