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志日前發表的一項氣候科學研究表明,熱帶氣旋活動可以帶來大量沉積物,有助于保護三角洲不受海平面上升的威脅。若熱帶氣旋活動發生變化,三角洲區域將面臨風險。研究同時表明,認識氣旋活動與沉積物運移之間的關系,能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評估脆弱的沿海地區。

受海平面上升影響,大部分大型三角洲存在“被淹沒”的風險,一部分原因是人類活動(如建造水庫)導致三角洲地區的沉積物減少。熱帶氣旋帶來的降雨增加,會引發河網地區滑坡,從而增加到達三角洲的沉積物量,以此補充三角洲區在其他方面流失的沉積物。

此次,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研究人員斯蒂芬·達比及其同事分析了25年的湄公河數據,結果顯示,上游氣旋活動給湄公河三角洲帶來了大量沉積物。論文數據表明,就湄公河而言,32%的沉積物輸運和熱帶氣旋帶來的降雨有關;在1981年至2005年間,湄公河三角洲懸浮沉積物一半以上的下降,源自熱帶氣旋模式的轉變。

此外,氣候模型預測顯示,有可能影響湄公河流域的熱帶氣旋路徑將發生變化,結合研究結果分析,未來湄公河三角洲的穩定性可能面臨危險。(記者 張夢然) 

熱帶氣旋使三角洲面臨“被淹沒”風險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