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志日前在線發表的一篇演化學論文顯示,巴西野生卷尾猴故意敲碎石塊,無意間產生的石片與早期人類使用的鋒利石片工具類似。雖然尚不清楚這些猴子為何會有這種行為,但是研究結果認為,不應再將制作鋒利的石片視為人類所獨有的行為。
古人類學家一直利用石片工具的獨特特征,如尖銳的切口,將它們與考古現場自然破碎的石塊區分開來。之前,人們一直以西非黑猩猩為重點,將人類有意而為的石片制作,與野外靈長類動物對石器工具的使用相對比。
此次,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托莫斯·普羅菲特及其同事,對巴西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的野生卷尾猴進行了觀察。當看到卷尾猴使用碎石塊之后,他們立即把碎石塊收集起來,還一并收集了來自同一區域地表調查和考古現場的碎石塊。
研究人員意外發現,這些猴子會不斷地用一塊石頭錘擊另一塊石頭,故意敲碎兩塊石頭的表面,在這個過程中無意間產生了一些石片,其具有刻意制成的人類工具的特征和形狀。雖然可以觀察到這些猴子將石錘碎塊當作新錘子來重復使用,但是沒有觀察到它們使用這些新錘子的銳邊切割或刮擦物體。
論文作者總結稱,依照目前的證據,不能再簡單地認為,制作鋒利的石片僅僅和人類祖先有意的切割有關。(記者 張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