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0時43分,我國首枚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圖片來源:李剛/新華社)

伴隨著響徹長空的一聲長嘯,長征五號騰空而起,拖曳著一束耀眼奪目的橘紅色火焰,在天際之間一飛沖天……3日20時43分,我國首枚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30分鐘后,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火箭首飛任務圓滿成功。

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38次發射。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表示,此次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實現升級換代,運載能力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是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關鍵一步。據國家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介紹,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實現了我國液體運載火箭直徑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采用5米直徑芯級,捆綁4枚3.35米直徑助推器,全長約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級、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級的運載能力,比現役火箭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提升了2.5倍以上。

長征五號代表了我國運載火箭科技創新的最高水平,填補了我國大推力無毒無污染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空白,首次采用芯一級2臺50噸級氫氧發動機與4枚助推器各2臺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的組合起飛方案,10臺發動機同時點火,起飛推力達1060噸,實現了我國異型發動機起飛技術的重大突破。

長征五號是實現未來探月工程三期、載人空間站、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礎和前提保障。按計劃,2017年嫦娥五號落月采樣返回、2018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等任務都將依靠長征五號來實現。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工程于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立項研制,由國防科工局牽頭組織實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抓總研制。遵循“運載發展、動力先行”理念,2000年,我國先行啟動了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和50噸級液氫液氧發動機研制攻關,其科研成果直接轉化支撐了長征六號、長征七號等新型運載火箭研制并首飛成功。

此次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搭載了由遠征二號上面級和實踐十七號衛星組成的載荷組合體。遠征二號上面級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變軌能力最強的液體動力上面級,與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組合使用后,可有效提升一箭多星發射并直接入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任務適用性和使用靈活性。實踐十七號衛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是地球同步軌道新技術驗證衛星。衛星入軌后,中國衛通集團有限公司將開展地球同步軌道通信廣播業務,并擇機開展空間碎片觀測、新型電源、電推進等多項新技術驗證工作。

當日長征五號發射時間幾經推遲。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解釋說:發射前發現一級助推器氧排氣的管道出現問題,經過判斷不影響發射;另外,一級芯級的氫氧發動機在預冷過程中出現意外,溫度降不下來。窗口時間有限,但科技人員非常鎮定,最終解決問題,目前有關專家正在積極尋找問題原因。(記者 付毅飛 江東洲)

長征五號首飛成功 我國運載火箭實現升級換代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