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生自習室,每位研究生的實驗臺上都擺放著一本褐紅色封皮的實驗記錄本。在首頁的“使用準則”上,這本實驗記錄本被定義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獻”,研究生記錄時必須嚴格按照9條準則詳細、準確記錄。

“是否能讓別人看過之后能還原你的實驗過程和思路,是判斷你的記錄本做得好不好的一道標桿。”今年9月剛入學的研究生新生張小雨告訴記者。

實驗記錄必須可溯源

“實驗記錄本要寫明實驗目的、材料、方法及步驟、實驗結果、結果分析和得到的結論和討論結果。”在今年九月生科院本科生的《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必修課上,長江學者、該校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嚴建兵教授手把手指導,希望“從娃娃抓起”,讓其中大部分即將走上科研道路的大四學生養成規范的學術習慣。

而研究生們對待這本“小紅本”就更不敢馬虎。在作物遺傳和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各個研究團隊中,形成了以各導師為“隊長”的“稽查分隊,”少則半年,多則每月一次,在組內研究生互查的基礎上,導師親自上陣,檢查實驗記錄本。

記者隨手翻閱了一本研究生新生的實驗記錄本,就發現張啟發院士檢查實驗記錄本時留下的建議:“每次實驗的材料要寫清楚。”落款時間是9月16日,距離研究生開學才過半月。

“要求實驗記錄必須可溯源?!币晃谎芯可律嬖V記者,自己的導師非常重視實驗記錄規范,一旦在不定期抽查中發現不符規范的實驗記錄,“后果很嚴重”,必須接受實驗室延期畢業的不成文規定。

抽查只是一種督促手段,更多的還是要靠研究生的自覺。水稻組的金冀就在師兄的建議下認真學習了熊立仲教授義務開設的《實驗記錄本書寫規范》講座。

“這讓我更加端正了做科研應有的態度。”他說。

不要把學術的大廈建在沙灘上

“做好實驗記錄可以從源頭預防學術不端行為?!?月18日,張啟發在研究生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課上強調,規范的實驗記錄本是面對他人檢舉學術不端行為的“一手證據”。

“學術規范八字精神就是:實事求是,追求卓越。”他說。

在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全體教師大會上,張啟發也曾強調,“實事求是”是從事學術活動、科學研究最基本的原則。實驗做了就是做了,沒做就是沒做;做的結果是什么樣的在文中就怎么樣表述,要的是真實。“追求卓越”是說做科學研究的目標??蒲惺菫榱俗非笳胬?,出優秀的科研成果,而不僅是為了混畢業、混職稱、混飯碗。搞學術要實事求是、打好基礎、注重細節,不要“將學術的大廈建在沙灘上”。

在實驗室,每個研究生的實驗記錄本都有一個編號,從他們進入實驗室的第一天起,陪伴著他們完整走過研究生階段的訓練。一位研究生告訴記者,每本寫完了“憑號續領”。

“實驗記錄是最基礎的,所有的科研成果都離不卡實驗記錄?!币娮R過同組的博士生師姐記完的整整四大本實驗記錄本的張小雨感嘆道:“實驗記錄有如大廈的奠基石,地基打好了,論文的‘大廈’自然水到渠成?!?/p>

學術規范治理體系像交通法規

“你覺得‘抄襲’和‘剽竊’有區別么?”張小雨反問記者。

這一對在語義上相近的詞兒,在學術規范上的解讀相差甚大。“剽竊是指論文研究結論中涉及到和其他科研工作者研究結論中雷同部分,無法提供明確的實驗記錄作為支撐材料的,是屬于小偷的行為;而抄襲則是指除結論之外,論文其他部分出現他人研究成果未注明出處的。是借了東西忘打招呼。”張小雨同時說明,“學校針對這些不同的學術不端行為都有明確的界定,視情節輕重有不同程度的處罰。”

“就像交通法規一樣,制定得很詳細,可操作性非常強?!彼a充說道。

據了解,華中農大于2015年被中國科協和教育部列為全國11所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案例教學試點單位之一。作為湖北省和全國農林類唯一入選試點高校,學校為切實打造風清氣正的學術氛圍,除了研究生科研記錄檢查制度之外,從2014年以來陸續修訂頒布了《華中農業大學學術規范》《華中農業大學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管理實施條例》《華中農業大學處理學術不端暫行辦法》《華中農業大學學術不端行為處罰細則》等制度。

這些制度明確了在課題研究、職稱評定、項目評審、成果鑒定、論文發表、論文評閱和學位論文答辯等方面的學術責任與法律責任,詳細界定了學術不端行為和相應的處罰措施,列舉了各種學術不端行為具體表現及分別針對研究生、導師和教職工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罰細則,倡導追求真理、嚴謹求實、尊重規律的科學精神,保障學術民主、鼓勵學術創新,引導學校學術活動追求卓越的科學價值理念和科學行為規范,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術活動健康持續發展,初步構成了對學術規范和學術不端行為的治理體系。(記者 劉志偉 通訊員 王志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