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獲悉,作為11月10日升入太空的脈沖星試驗衛星“XPNAV-1”的星上載荷之一,由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學院自動化測試與控制研究所研制的“可編程SOC計算載荷”也隨之開始了空間探索之旅,完成一系列科學驗證與空間探測實驗。這是該研究所在嵌入式高性能計算、空間輻射防護技術、系統健康管理等領域研究成果在空間的首次工程化驗證。該成果將為衛星尤其是微小衛星、深空探測、空間站等航天任務提供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在軌計算能力支持,解決裝備在軌自主運行管理、在軌系統健康管理、裝備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理念的空間應用計算瓶頸問題,降低微小衛星成本,打破國外高性能宇航級計算器件的技術壟斷。

“可編程SOC計算載荷”旨在應對未來微小衛星、衛星星群的高性能低成本計算需求。研究針對空間輻射環境的可靠性設計加固技術,采用工業級高性能異構器件實現故障可容忍的空間計算系統,從而可將星載計算機性能提升10倍以上,突破20億條指令每秒,并大幅降低成本,打破國外高性能宇航級計算器件的禁運限制。

目前,該計算載荷已經在軌開機自檢,數據傳輸及各項指標均正常。后續該計算載荷將完成工業級器件空間輻射防護設計技術驗證等一系列實驗。(記者 李麗云)

我宇航級計算器件性能或將提升10倍以上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