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近日報道,美國科學家使用人類多能干細胞,在實驗室成功培育出擁有人類神經的腸道組織,合成出來的腸道組織可被用來研究和治療先天性巨結腸癥。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醫學》雜志上。

多能干細胞是身體內其他細胞的前體細胞。科研人員讓多能干細胞在培養皿接受生物化學的“沐浴”,誘發其形成腸組織。該研究的新奇之處在于,在腸類器官上構建了一個神經系統:研究人員操控神經嵴細胞培育出一個神經細胞,然后在準確的時間,將神經嵴細胞和腸道組織放在一起,成功培育出了一個擁有神經的功能性腸道系統。

研究人員將培育出來的功能性組織移植進老鼠體內,結果發現,該組織能正常工作,而且表現出與天然人體腸道結構“非常類似的”結構。

科學家們認為,這一研究進展未來有望在研究和治療先天性巨結腸癥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先天性巨結腸又稱希爾施普龍病,由于結腸缺乏神經節細胞導致腸管持續痙攣,糞便淤滯于近端結腸,近端結腸肥厚、擴張,是小兒常見的先天性腸道疾病之一。

該研究合作者、辛辛那提市兒童醫院腸康復治療外科主任米迦勒·赫姆拉斯說:“未來,我們能借助這一技術培育出一段健康的腸道,然后將其移植進病人體內。”

研究人員表示,隨著技術的發展,研究人員很快能在實驗室合成并培育出各種身體組織,盡管仍然存在倫理和質量控制等方面的問題需要解決,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研究進展在治愈病人方面擁有巨大的潛力。當能利用人體皮膚細胞和組織培育自己的各種身體零件時,我們或許可以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進行器官移植和輸血,而且也能更詳細深入地研究身體器官的各種變異情況。(記者 劉霞)

實驗室培育出有人類神經的腸道組織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