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媒體近日報道稱,中國試圖將“太行”發動機工作溫度提高到50攝氏度,但由于無法生產出工藝復雜的單晶結構葉片,導致發動機隨時可能在空中爆炸,這種說法可信嗎?
“從‘太行’發動機的性能和應用情況看,不太可能有‘空中爆炸’那樣的重大隱患。果真如此,‘太行’發動機早就要被‘召回’了,畢竟誰也不會用飛行員的生命去冒險。”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軍事專家王群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一直以來,航空發動機是制約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一大瓶頸。有關航空發動機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世人的關注。資料顯示,2005年12月,中國自行研制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推力、高推重比的“太行”渦扇發動機設計定型,標志著中國繼美、英、法、俄之后,成為世界上第五個具備自主研制航空發動機能力的國家。
記者了解到,相對于火箭發動機,航空發動機要在大氣層內長期和重復使用,因此必須耐用性強、工作時間長、可靠性高。一個國家或地區要研制并生產航空發動機,必須擁有長期的技術積累、雄厚的工業基礎。因此,目前能夠掌握航空發動機技術并獨立研發先進軍用航空發動機的國家寥寥無幾,而且該技術毫無例外地被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受到高度控制和壟斷。稱航空發動機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毫不為過。
王群介紹,“一般認為,軍用發動機在研制生產上要突破四大難關,即設計、材料、加工組裝、試驗論證。中國軍用航空發動機在這四個方面均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所以必須強化長期持續研究的觀念,認真總結并充分認識發動機的技術復雜性、高風險性和研制規律,在大的方面要加大投入、單獨立項、預先研究、積累工程經驗、注重技術和人員儲備,而在小的細節上要集中力量,重點攻克渦輪葉片、渦輪盤材料和設計制作工藝及動力控制、風洞試驗等方面的關鍵技術。”
“但是,有媒體說‘太行’發動機與俄羅斯AL-35F發動機的距離就像地球和月亮一樣遙遠,就有點不客觀了。” 王群指出,應該承認,現階段“太行”發動機與國外先進水平比有一定差距,但并非像渦噴和渦扇發動機那樣存在很大的代差,應該只是在大修時間間隔、壽命、噪聲或穩定性、可靠性等某些性能上有點差距。實際上,俄羅斯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在世界上也只是處于第二梯隊,其AL-35F發動機與美英兩國同類發動機在推重比和壽命等性能上也是有一定差距的。
“保守地說,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中國基本達到了發達國家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中國航空發動機已經取得重大進展是不爭的事實,現正在加快縮短與先進國家,特別是與俄羅斯之間的差距。照這樣的發展勢頭,加之與烏克蘭在航空發動機方面進行深度合作,中國很快將會跟上世界先進國家航空發動機的發展步伐,并擺脫這些國家的制約。”王群說。(記者 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