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12月14日電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蚊子在傳播多種病毒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長久以來通過殺蟲劑等化學方式來控制蚊群數量的效果并不明顯,有時甚至會起到反作用。
東英吉利大學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被忽視的熱帶病》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分析了過去多項有關蚊群控制的研究。當前各地使用的控蚊措施主要有:生物方式,即在水塘引進以蚊子幼蟲為食的甲殼類動物以及魚類等生物;噴灑殺蟲劑等化學方式;以及通過社區宣傳指導民眾避免蚊子滋生,如清除積水點等。
報告說,總體上這些研究未能為使用化學藥物能夠最終讓蚊群數量降低提供實質性證據;生物方式顯示出了比化學方式稍好的滅蚊效果,但仍然缺乏清晰的證據來證明這種手段能有效控制蚊群數量。
報告作者之一、東英吉利大學的保羅·亨特指出,事實上一些證據顯示,噴灑化學藥物可能會起到反作用,讓人們誤以為使用殺蟲劑就能確保不受蚊蟲侵襲,從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預防措施。
控制蚊群數量有助抑制寨卡病毒、登革病毒等蚊媒病毒的傳播。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采取綜合手段來控制蚊群數量,鼓勵社區民眾保持環境衛生,杜絕容易滋生蚊蟲“窩點”的出現。(記者張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