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節氣過后,天氣越來越冷。農村大棚生產的保溫問題又成了農民操心的大事。傳統的煤爐取暖的辦法又臟又累人,一不留神,就可能導致煤爐熄火降溫,或是造成煤氣中毒。可是今年在北辰區雙口鎮前堡村,村民再不用為冬季大棚煤爐取暖的事犯愁了,原來他們改用太陽能保溫了。
日前,記者走進前堡村設施農業基地大棚,一股熱氣立刻撲面而來,一顆顆又大又紅的火龍果掛滿了種植架,村民們正忙著采收呢。此時,戶外氣溫接近零攝氏度,而大棚墻上的溫度計顯示達到了31攝氏度。據說,火龍果的最佳生長溫度在25到35攝氏度之間。
基地技術經理張長河伸手指著溫室墻體頂端的太陽能集熱管介紹說,“太陽能白天吸熱晚上放熱,完全能夠維持這一天的熱量。你看,大棚里白天是30攝氏度以上,到了晚上12點之前還能維持在20攝氏度左右,等第二天早上5點還能保持在12攝氏度以上,早晨太陽一出來,大棚的氣溫又逐漸升到30攝氏度以上。靠太陽取暖保溫可以保證這火龍果在整個冬天里正常生長。”
讓農民高興的是,太陽能集熱系統不僅能維持火龍果的生長溫度,更重要的是綠色、環保,又安全、省心。
如今,用溫室太陽能升溫設備取代傳統的爐火升溫這種新的農業生產模式在北辰區越來越受到推崇。記者在雙街現代農業示范園也看到,太陽能加溫設備在反季節蔬菜生產中起到了積極作用。“這種環保的太陽能加溫設備,能讓一畝地大棚的取暖成本下降到每天只有兩塊錢左右。”園區技術員衡洪衛說,“這樣一來,冬天即使遇到降溫、下雪、霧霾等惡劣天氣,大棚里的農作物也能保證正常生長。現在,園區有30多個大棚種植的茄子、黃瓜、尖椒、麻椒、香菜、菠菜等蔬菜,每天產量幾千斤,供不應求。”(作者 何會文 通訊員 林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