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戰機
隨著殲20的成功列裝,其肩負的功能使命也成了各大媒體熱議的話題。其中,殲20戰機將成為美國航母編隊克星的觀點十分流行。
誠然,作為一款具備超機動性、超音速巡航、超級隱身能力和高信息能力的新一代戰機,殲20戰機要攻擊太平洋上的巨大航母的確有著獨特的優勢,而且航空母艦這樣的高價值目標也理所當然的會成為殲20戰機聚焦的重點對象,但殲20戰機的功能使命絕非“海上殺手”這樣的簡單總結所能概括的。中國耗費如此巨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研制出的最高水平的戰機,如果只是用來對付航母,那么也有點“大材小用”了。
引領航空科技發展的先鋒
殲20戰機的成功研制最突出的意義在于,它標志著中國航空科技發展水平已經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在國際航空科技領域,中國一直是一個追趕者。上世紀80年代,當西方軍事強國已經普遍列裝F16、F15等新一代戰機的時候,中國天空仍然是殲6、殲7、殲-8等老舊戰機在巡航。即使是上世紀90年代,中國已經開始自行研制第四代戰機殲10,但沒等殲10走出試驗場,美國的第五代戰機F22已經開始試飛。那時,中國和美國在航空技術上至少有著二十年的差距,時代差已然形成。這一情況直到殲20的出現,才發生根本性改變。
殲20戰機一改中國航空工業引進、仿制的老路,通過引入競爭機制激發了軍工企業的創新潛能,顯現出了驚人的追趕速度、科技實力和發展后勁,使中國航空工業第一次站在世界科技發展的最前沿。作為中國第一款正式亮相的第五代戰機,殲20可以說集中國最先進航空科技成果于一身,標志著中國也跨入了五代戰機時代,消彌了中國與世界軍事強國在航空技術上存在已久的時代差,動搖或威脅美國五代機在全球20余年的霸主地位。
可以明確的是,中國的航空技術不會停留在目前殲20戰機的水平之上。殲20作為中國航空科技發展的領軍先鋒,必將帶動中國航空工業的整體躍升。一方面,在殲20上成功驗證的各種先進技術可以用于改進其他型號的戰機時所借鑒,從而使中國戰斗機的整體作戰能力得到一個質的提升。另一方面,殲20在自身基礎上也會不斷改進,通過量產和列裝部隊檢驗飛機的各項性能并對其進一步改進,研制出性能更為優異的殲20B、殲20C等改進型號。更值得一提的是,殲20戰機的出現,表明中國目前已經站在戰斗機設計制造技術的最前沿,繼殲20之后,中國完全有可能進一步研制更為先進的下一代戰機,成為世界航空工業發展的領軍先鋒。
在追平美國戰機發展水平之后,中國的航空科技可能在殲20戰機的基礎上成為世界航空發展的領跑者。第五代戰機的最顯著特點是其突出的隱身性能,其高空高速能力其實并不比以蘇35為代表的四代半戰機更為優異。而且,由于仍然沿用了四代機使用的噴氣式發動機,包括殲20、F22、F35在內的第五代戰機都難以到極度缺氧的超高空高速飛行。而隨著反隱身技術的不斷發展,五代機的“隱身”能力也會日益面臨挑戰。采用火箭或其他推進方式的新一代戰機超高空高速飛行能力,或許會成為這些“隱身”戰機的短板。在這方面,已經掌握了“隱身”技術等最先進航空技術的中國是大有可為的。目前,中國超高音速飛行器的成功實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震懾敵對勢力的重器
中國通過發展諸如殲20戰機這樣的有限種類與數量的殺手锏武器,根本目的在于維護國家的安全與發展利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中國無意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殲20等新型武器裝備的先后研制列裝,完全是應對周邊安全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戰略重器。因為,殲20戰機給中國帶來的不僅是空戰理念和戰爭方式的變革,更重要的是對地緣戰略博弈產生了巨大影響。一段時間以來,美國高調重返亞太,拉攏日韓等中國周邊國家構筑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包圍圈,并且在中國周邊的海外軍事基地大量部署F22和F35等隱形戰機,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一時間各種媒體熱衷于炒作所謂美國的五代戰機F-22在對陣中國的三代戰機殲11時,一架F-22就可以打敗中國30架殲11的新聞,背后透露出的是赤裸裸的軍事威脅和訛詐。和遼寧號航母等中國新近研制服役的新型武器裝備一樣,殲20的正式服役,對于抵消這種安全威脅有著重要的意義。就如當初我們擁有了“兩彈一星”,可以直面帝國主義的核訛詐,今天我們完全可以用自己的隱身戰機殲20,“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刺穿敵人的防空體系。要知道F15、F16等所謂最先進的四代戰機,在殲20戰機面前同樣不值一提,在日美韓部署在中國周邊的各型警戒探測雷達屏幕上,殲20和F22、F35戰機一樣難以被發現和跟蹤。周邊那些寄希望于美國隱身戰機可以有效保護自己,而甘當美國遏華堵華急先鋒的國家,在殲20出現后也難免心有余悸。
破擊敵方空防的尖刀
隨著雷達和導彈技術的進步,戰略預警、導彈防御和空間對抗技術日趨成熟,反空襲裝備的綜合化、系統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防空作戰手段也不斷推陳出新,各軍事大國普遍建立了多層次、立體化、軟硬兼備、“信火一體”的防空體系。近期以來,俄羅斯為了實現其“不讓一架飛機、一枚導彈進入被保衛的目標上空”的防空目標,持續推進了以抗擊飛機遠距離空襲和導彈攻擊為重心的大區域防空作戰體系建設。美國新的防空現代化計劃也在緊鑼密鼓推進之中,傾力構建國家導彈防御系統、戰區導彈防御系統,各種先進防空系統更是不斷亮相。面對如此嚴密的防空網,當前各國裝備的主力戰機——那些以高機動性見長的三代機和四代機也相形見絀,很難實現對對方防空體系的有效突破。
為了刺穿敵方嚴密的防空體系,隱身戰機應運而生。隱身飛機主要通過外形設計和布局、吸波材料涂抹和阻抗加載等技術降低目標可探測特征,使現有常規雷達對其探測跟蹤能力大幅下降。這使得具有隱身性能的五代戰機,可以在戰爭伊始避開敵方防空預警網的偵測,深入敵內部,打擊敵方高價值目標,摧毀和癱瘓敵方防空體系。
面對具備隱身作戰性能的五代戰機,世界各國現有防空預警體系作戰效能正在面臨“歸零”的風險。可以說,擔任“踹門者”的角色,在敵方失去防空能力后,為后續大批沒有隱身能力,但載彈量大的戰機、轟炸機云集而入進行大規模的空襲創造條件,是殲20這樣的隱身戰機的主要作戰功能。中國有了殲20,意味著中國軍隊同樣具備了美軍此前擁有的“踹門”能力,殲20戰機也由此成為了中國軍隊撕開敵方現代防空體系的尖刀。
磨礪反隱身的“磨刀石”
中國的軍事戰略是防御性的,中國空軍也是防御型空軍。因此,中國發展殲20戰機絕對不是要進攻別國。和其他中國戰機一樣,國土防空是殲20所應擔負的主要任務。由于具備隱身性能,殲20在擔負國土防空任務中優勢也十分明顯。敵方的非隱身戰機需要接近較近距離才能發現殲20,而采用高性能相控陣雷達的殲20戰機則可以在更遠距離發現敵人,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可以在敵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迅速消滅敵人,保存自己。即便是第一波超視距攻擊沒有成功,殲20憑借其不輸于普通四代機的超機動性和信息支持優勢,也完全可以在近距格斗中完勝對手。
當然,隱身戰機也并不是無懈可擊。隨著隱身戰機不斷裝備,反隱身技術和戰法也在不斷發展。這也使得殲20戰機擔負起一項更為重要的任務,即磨礪中國空軍的反隱身能力。今年殲20服役伊始,就傳來其在大型空軍軍演中充當藍軍的新聞。雖然說,在這場對抗中,中國的四代機同樣沒能避免被殲20戰機“吊打”的命運,但對于從來沒有和隱身戰機較量過的中國飛行員而言,這種與隱身戰機較量失敗的“教訓”應該比那些過往的勝利“經驗”更為寶貴。相信假以時日,中國的飛行員肯定能從這些“教訓”中,總結出戰勝這些最先進的隱身戰機的應對之策。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南京政治學院副教授、上校 袁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