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互聯網騙術也在不斷升級。除了常見的中獎詐騙、短信詐騙等手段外,手機卡“副號”成為了電信欺詐新手段。

如果手機收到了辦理添加“副號”業務的短信,務必不要著急回復,因為您的手機號碼可能被犯罪分子盯上了。春節期間,市民何先生就發現自己手機號碼被鎖定,同時,某購物平臺賬戶遭陌生人盜刷,犯罪分子通過互聯網信貸消費和申請貸款,一夜間洗劫了他5萬多元。

不用身份證、不用銀行卡,連真實姓名都無需知道,錢就這樣不翼而飛了。“副號”到底是什么?跟不少人綁定的“親情號”是一回事兒嗎?

記者了解到,該電信欺詐利用的是運營商“一卡多號”業務進行的新型欺詐手段。親情號通常指不同機主、不同號碼,為了彼此之間通話更便宜而開通的話費套餐。而手機卡“副號”則是為某些運營商提供的一卡多號業務,在不換手機、不換SIM卡的基礎上,用戶可以增加最多3個真實手機號作為副號。

據京東金融安全專家介紹,不法分子首先利用猖獗的黑產交易,獲得涵蓋用戶姓名、銀行卡號、身份證號以及銀行預留手機號等的個人敏感信息,俗稱為“四大件”。然后,利用運營商主副號綁定業務不驗證實名一致性的漏洞,將受害者手機號綁定為副號,一旦你誤回復,就上鉤了。不法分子進而接管受害者手機號,劫持銀行卡交易的短信驗證碼,然后通過一系列復雜手法完成對受害者賬戶的資金竊取。

“此手法屬跨平臺作案,涉及到運營商、手機云服務商、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消費金融服務方,行業需要聯防聯控,筑高防護壁壘。”安全專家建議,盡量不要去注冊小型不安全的網站,避免個人信息被盜用;保護好自己的手機號,用戶手機號所屬的運營商也是黑產交易的活躍點,運營商服務密碼一定要牢記,不要透露給別人;如果手機出現無故停機狀況,建議第一時間聯系手機運營商,切莫忽視手機異常,謹防手機號被不法分子控制。(記者 范曉)

手機“副號”成詐騙新目標 專家:別亂注冊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