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莫斯科2月12日電 為使指揮水下作業的船上操控人員及時獲悉潛水員的準確位置,俄羅斯科研機構日前研制出了帶有定位功能的腕帶式水下通話和呼救裝置。
據俄軍方“五角星”電視臺網站報道,上述新裝置由位于莫斯科的安德烈耶夫聲學研究所開發。該機構聲吶通信部主任彼得羅夫介紹說,他和同事所研究的水下語音通話和呼救裝置分別由一臺微型電腦和一個聲吶信標應答器組成。這兩個裝置的重量均不超過250克,都借助腕帶分別佩戴在潛水員的左右小臂上。
當潛水員從母船下水后,微型電腦可在潛水員與母船相距不超過2000米時,自動向母船操控臺發送潛水員所處位置的地理坐標和下潛深度等信息。在母船周邊半徑不超過1000米范圍內,潛水員可借助這臺電腦和潛水面罩內的特制“送受話器”與母船人員通話。當作業水域水質渾濁,潛水員無法看清彼此的交流手勢時,他們可運用腕帶電腦通過母船“中繼”通話聯絡。
如果在水下遇到危險情況,潛水員可用另一只手上佩戴的聲吶信標應答器向母船發出內含精確位置信息的呼救信號。如果母船與潛水員聯絡時發現后者總不回應,船上操控人員可發出指令,啟動上述信標應答器,顯示潛水員所處方位。但研發人員沒有透露聲吶信標應答器與母船水下聯絡的距離極限。
據彼得羅夫介紹,上述兩個裝置傳至母船的所有信息,都會以各種標記的形式顯示在操控平臺上一個13英寸平板電腦上。當收到信標應答器發出的呼救信號后,平板電腦會向操控人員發出語音警報,以便后者及時發現屏幕上的求救標記。此外,在水下不充電的情況下,潛水員佩戴的微型電腦可連續工作8小時,只在發生險情時才“開工”的信標應答器則能持續待機兩個月。
俄媒體援引軍事評論員博爾堅科夫的話報道說,指示潛水員準確位置并支持水下、水面雙方操控的呼救裝置對保障潛水員安全非常重要。1986年,兩名蘇聯軍方潛水員在執行沉船打撈作業時被障礙物卡住了身體,當時沒有上述定位求救裝置,兩人最終遇難。目前俄軍潛水員使用的水下通話系統也無法供船上人員追蹤潛水員的準確位置。
另據研發人員介紹,這兩種新式水下通信裝置的研制工作已基本結束,俄國防部相關部門對其很感興趣并準備在黑海水域對其進行測試。如果通過考核,研發人員計劃進一步研發,將微型電腦與信標應答器結合成一臺腕帶裝置。
(記者 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