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2月24日電 我國科學家從近8000種中草藥中發現了大量天然抗中風化合物,其中有接近200種中藥植物被證實是中風治療與恢復的常用藥。該項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科學報告》上。

中風也叫腦卒中,是全球范圍內發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疾病之一,僅亞洲中風死亡病例就占全球的2/3。此外,中風的發病年齡也橫跨青年、中年、老年,甚至是兒童和青少年。

據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代紹興博士介紹,中風作為發病前無明顯癥狀的突發性綜合疾病,不管是對于中風的急性干預治療,還是后期的恢復性治療都需要花費大量財力和精力,對社會和患者家庭造成很大負擔?,F在西醫治療主要集中在中風后期的恢復階段,對于中風前期和發生階段的急性干預藥物非常少。

中科院科學家從中國傳統中草藥植物入手,通過篩選中醫臨床抗中風治療的中藥藥方,結合國內外多個數據庫信息,利用分子對接的方法,研究了近8000種中草藥,并從30438個小分子化合物中獲得了2355個候選抗中風化合物。

“我們發現這些抗中風候選化合物作用于15個抗中風靶點,這些靶點在中風的前期、發生時、后期都有表達,證明中藥在治療中風不同階段都有效果。此外,我們鑒別出35個高潛力的候選化合物還具有良好的腸吸收和血腦屏障通透性等特性?!贝B興說。

科學家在中風治療與恢復的近200種中藥植物中,還發現了使用頻率最高、效果最好的幾種中草藥,包括川芎、當歸、紅花、赤芍、黃芪、丹參、桃仁、大黃、菖蒲等。

該研究解釋了中草藥中多種抗中風植物潛在的作用機制,為抗中風藥物研發提供了一個有吸引力的起點和廣闊范圍。(記者 岳冉冉)

研究證實我國近200種中藥能有效治療中風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