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付費閱讀真的要來了?馬化騰在IT朋友圈的一則回復,攪動了2000萬內容生產者平臺的“一池春水”。記者日前從騰訊方面得到確認,付費閱讀是為了給內容創作者提供一個收費的技術實現方式,目前推出時間還未確定。
微信方面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平臺有著2000多萬個公眾號。微信提供給公眾號內容生產者的變現方式有廣告和打賞。
在內容生產者看來,打賞確實解決了一部分“知識變現”的問題,但仍然有限。以較為熱門的公號“槽邊往事”為例,其創作者“和菜頭”透露,每篇文章平均收獲打賞金額不到4000元,單篇最高3萬元。
“打賞”并非“付費閱讀”,讀者看完文章后,可自愿選擇是否支持作者,可自定金額作為打賞。換言之,一個是先付費,一個是后付費。付費閱讀,即便讀者讀完覺得內容不好,錢也已經付了,而且對于每一個讀者來說,獲得內容是同一個價格。
有分析認為,如果說當初的原創打賞功能是微信公眾號平臺內容商業化邁出的一小步,那么未來將上線的付費閱讀,則是標志性的一步。
經過一陣爆發式發展后,互聯網內容生產魚龍混雜,質量參差不齊,抄襲嚴重,原創版權得不到有效保護。
微信公號自然也難以“免俗”,“帶毒”雞湯和“三俗”軟文等低質內容充斥平臺,低端內容生產嚴重“過剩”,內容供給陷入“劣幣驅逐良幣”的窘境。
據第三方評估,在2000多萬個公眾號中,有原創能力的不到十分之一。
為了鼓勵和保護原創,微信平臺也推出了不少保護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打賞功能的推出遏制了內容抄襲和侵權的行為。公號運營者六神磊磊說,付費閱讀最直接的影響是讓創作更有差異化,會鼓勵更多人專注做更深度的內容,對抄襲的影響可能不大。目前微信平臺對抄襲的處理和原創保護已有技術機制。
作為目前最大的互聯網內容生產平臺之一,微信開啟付費閱讀后,互聯網內容永遠免費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要打上一個大問號。
2016年至今,在行、分答、知乎live、喜馬拉雅等先后推出各類內容付費產品,籠絡了一大批名人IP。他們推出的內容銷售數據也頗為不俗。
不過在多數吃到第一杯羹的內容創業者看來,對于大多數內容來說,付費閱讀功能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因為現在是內容過剩,免費都沒人看,何談付費?對于優質內容來說,倒是開啟了一個可能的商業模式。微信平臺有關負責人說,這對傳統媒體來說也是個機會,可以用此檢驗優質內容是否有市場。
付費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因為選擇付費閱讀就意味著傳播量的減少,是收割讀者還是繼續培養用戶,是追求影響力還是追求商業利益?付費內容平臺可能因為微信付費閱讀的啟動,導致優質內容與優質內容生產者的流失。
對于尚未形成個人IP、魅力人格體、粉絲尚未形成一定的規模,尚不足以對粉絲進行分層,還沒有達成構建稀缺性付費內容基礎的平臺運營者而言,嘗試內容付費的風險就是:掉粉或不可避免。(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