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卡西尼在北京時間1997年10月15日16時43分發射升空,經過6年8個月、35億千米的漫長太空旅行后,順利開始土星探測任務,向地球傳來了大量照片。從發射到現在將近20年了,它將于9月15日沖進土星大氣層,13年的土星探索即將結束。這篇干貨滿滿的長推送前半段整理了“卡西尼號”生命的最后瞬間,而在后半段,我們整理了一些關于卡西尼號謝幕的常見問題。希望在閱讀之后,大家能真正意識到這次計劃的偉大之處。 卡西尼號團隊全家福 最后一次飛掠土衛六文/羅輯發射于1997年的卡西尼-惠更斯號探測器即將在9月15日進入土星大氣,之后探測器將與土星大氣摩擦后燒毀。長達20年的任務期也算創造了一個小小的歷史,讓我們對土星有了非常充分的認識。卡西尼-惠更斯號其實有兩個部分構成,卡西尼號是軌道器,惠更斯號是著陸器,當然不是降落土星,而是降落土星的衛星泰坦(土衛六)。惠更斯號在2005年登陸泰坦,收集到了這顆土星衛星的第一手數據,土衛六也是太陽系中的第二大衛星,被懷疑可能存在生命,因為其表面分布著大量液態烷烴,美國宇航局猜測液態烷烴的海洋能夠支持生命,因為在地球早期也有類似的大氣成分,嗜好烷烴的生命有可能在那兒生存。在任務的最后階段,9月11日,卡西尼號對泰坦進行了最后一次飛掠,在9月12日,卡西尼號與美國宇航局進行數據傳輸,把泰坦最后的探測結果傳到地球,之后卡西尼號將按計劃從設定好的軌道上朝土星大氣層飛去。與土衛六接觸是卡西尼號死亡之旅的一個小插曲,因為美國宇航局設定的軌道需要土衛六提供引力,將卡西尼號徹底引入土星上層大氣。卡西尼號并不是一個嚴格流線的外形,因此在接觸到土星上層大氣后會開始減速,這樣可以讓卡西尼號在土星上層大氣中的生存時間更長一些。這對卡西尼號而言,那當然是個折磨,選擇切入角更大的軌道可以快速讓探測器燒毀,反之需要更長的時間。從2004年進入土星軌道以來,卡西尼號已經在這里運行了13年的時間,飛掠泰坦的次數多達127次,有時候會更近一些。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卡西尼號項目主管Earl Maize認為,卡西尼號的軌道一直是圍繞土衛六而運行的,十幾年來幾乎每個月都會交叉,這次是卡西尼號最后一次與土衛六泰坦擦肩而過。美國宇航局為卡西尼號選擇的墓地在土星上層大氣中,因為首先要確保不破壞土衛六泰坦的表面環境,讓其保持最原始的狀態,因為即便是嚴格消毒滅菌過的探測器也不敢保證不會將地球生命引入到土衛六的環境中。根據卡西尼號的調查,土衛六是個非常復雜的有機化學工廠,這是一個天然的有機化學實驗室,宇宙從無機環境到有機環境,這是一個突破,而土衛六就是一個潛在的生命誕生之地。在卡西尼號任務之后,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希望有一天能夠再次回到土星軌道上,目前正在推進的任務涉及到在土衛六烷烴海洋上航行的探測器,收集可能存在的生物學信號。土衛六已經被證明擁有一個全球性的液態甲烷循環,這顆星球上所發現的一切化學過程與現在的地球有著明顯的不同。到目前為止,太陽系外側軌道行星依然沒有被全面探索,旅行者2號僅僅做了簡短的飛掠,尤其是天王星和海王星,它們主要由水、氨、甲烷構成。而木星、土星幾乎是由氫氣和氦氣構成,與地球這樣的巖質天體有著本質的區別。卡西尼-惠更斯任務是美國宇航局,歐空局和意大利航天局的合作項目,噴氣推進實驗室負責設計、開發和制造,項目運營和管理位于華盛頓總部。卡西尼號為何要選擇自毀?人類未來又將如何研究土星?我們連線了米歇爾·布蘭克教授,一起來聽聽這位文學天文雙料導師的有趣講解吧。 米歇爾·布蘭克教授米歇爾?布蘭克(Michel Blanc),就職于法國圖盧茲的天體物理學與行星學研究所,是“卡西尼”號任務的跨學科科學家,同時還是國際空間科學研究所北京分部的執行主任。 “卡西尼”號的繼任者與“卡西尼”號任務有何區別?有沒有中國的參與?首先,“卡西尼”號有兩個繼任者,但它們將探索木星系統。在歐洲,歐航局的“果汁”(JUICE)任務將于2022年發射,首先探索木星系統,而后進入木衛三“伽倪墨得斯”軌道。順帶一提,“果汁”任務是10年前由我通過“拉普拉斯”(LAPLACE)提議開啟的。木衛三在伽利略衛星中排第三,是一顆“海洋衛星”,可能擁有適居性。同一年,美國宇航局將利用新型超級運載火箭SLS(推力超過土星V型火箭)發射“歐羅巴快帆”號。這項任務投資20多億美元,將45次近距離飛躍木衛二“歐羅巴”,研究這顆衛星的宜居性。 JUICE  來源:http://sci.esa.int/juice/59341-juice-mission/ Europa Clipper  來源:https://www.jpl.nasa.gov/missions/europa-clipper/木衛二在伽利略衛星中排第二,是太陽系內除地球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歐羅巴快帆”號將對木衛二的地表進行測繪,幫助科學家選擇未來登陸任務的著陸點,不過該任務尚未獲得所需資金。本次登陸任務將在木衛二的多冰地殼搜尋生命存在證據。“歐羅巴快帆”號將一直對木星這個巨行星家族成員進行研究,直至2034年前后。 至于是否有中國,從目前來看,中國和美國宇航局的官方合作會有困難,但科學家以個人身份參與還是有可能的。歐航局方面,顯然更容易一些。我希望歐航局和中國航天機構不久后能夠在當前卓越合作的基礎上展開進一步磋商。 “卡西尼”號墜落土星時會有殘骸掉落土星,這會給土星環境造成污染嗎?污染?可能性極低。“卡西尼”號將以極超音速進入土星大氣層,短短幾分鐘內便會熔化,化為灰燼。我不認為飛船上的任何大的有機分子能夠幸存。另外,土星并不是一顆具有適居性星球,也不可能孕育生命。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決定讓“卡西尼”號墜毀土星。 “卡西尼”號在最后時刻傳回的數據和圖像是大概深入土星多少公里?“卡西尼”號將從中緯度地區的某個點開始最后的傳輸,是在上層大氣層,也就是在云頂之上。 有相關報道提到“卡西尼”號墜落土星后,還是會給科學家留下至少可供分析和研究十幾年的圖像、數據等內容,是真的嗎?除此之外,還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墜落前)更為驚人的發現?“卡西尼”號自2004年7月以來便環繞土星軌道飛行,它的遺產包括跨度13年的獨一無二的圖像以及非常寶貴的數據。所有這些都存入美國宇航局的行星數據系統,供全世界的科學家使用。每一個感興趣的人都有機會利用“卡西尼”號獲取的數據。此外,“卡西尼”號將以一種充滿戲劇性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使命。4月以來,我們便一直對土星和星環間的區域進行研究。這在“卡西尼”號任務史上還是第一次。“卡西尼”號獲取了大量獨特數據,能夠為未來10年新的土星系統探索任務提供支持,同時幫助培養年輕科學家,讓他們加入到巨行星探索的行列。“卡西尼”號數據的分析整理工作將于來年啟動,參與這項工作的博士人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其中幾名博士生就在這里。對于中國的行星學研究人員來說,能夠利用“卡西尼”號所獲數據無疑是一個極好的機會,有助于培養一批年輕科學家,讓他們在不久之后(10年左右)可以參與到中國的木星探索任務。如果國際空間科學研究所北京分部能夠為此提供幫助,我會感到非常欣慰。請記住一點,“卡西尼”號最后獲取的數據——從“壯麗終章”軌道到最后的俯沖——可能最為引人注目,這畢竟是它與土星的最親密接觸。分析這些數據需要數年時間。 工作到最后一刻的卡西尼號。 想了解一下“卡西尼”號墜入土星大氣層時如何進行實時通訊,畢竟隔了那么遠,雖然確切地說是“幾乎達到”實時通訊的程度,但也覺得很不可思議。“卡西尼”號與地球的通訊依靠一種非常高效的高增益通訊天線(順便說一下,這項技術由意大利航天局資助的一位意大利研究人員研發)。這種通訊天線的傳輸功率不大,將信號的集束性很好。每當“卡西尼”號處于對地傳輸模式,天線都需朝向地球。在“卡西尼”號的最后時刻,也就是所謂的“壯麗終章”,這艘飛船會始終將通訊天線指向地球,傳輸數據直至最后一刻……當推進器再也無法在土星大氣中保持飛船的穩定,通訊天線將偏離地球,我們會與“卡西尼”號失聯。至此,“卡西尼”號任務終結,幾分鐘后就會燃燒殆盡。永別了,“卡西尼”號!預計為北京時間9月15日晚間19點45分。 土衛六有生命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們從未在宇宙的任何地方探測到過外星生命的存在,鑒于這一事實,我認為未來發現外星生命的可能性極低,無論是在土衛六“泰坦”,木衛二“歐羅巴”還是土衛二“恩克拉多斯”。它們是這場競賽中處于領先地位的候選者。我隱約感覺是這樣。實際上,土衛六與其它兩顆衛星的情況有所不同,因為土衛六的天體生物學特征更富有多樣性。它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方面——地表究竟發生著什么?地下海洋又在發生著什么?——我們甚至不確定二者之間是否存在聯系。在土衛六的地表和大氣層,存在一個活躍的“甲烷循環”,與地球上的水循環非常類似。在這個循環中,甲烷取代了水的角色:甲烷從地表湖泊蒸發,形成云,而后帶來“降雨”,形成河流,流入湖泊,結束整個循環。因此,土衛六存在“甲烷氣候”。少量甲烷(以及乙烷)擴散到上層大氣層,在磁層電子的作用下輻射分解,形成非常活躍的自由基,從而觸發重有機分子的形成。這些有機分子最終隨著“雨水”落到地表,形成了一層厚厚的有機物。但由于沒有水,所以對于天體生物學家來說,一個長久以來懸而未決的問題便是:在沒有水溶劑的情況下,能夠孕育出生命形態嗎?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恐怕沒有答案,除非有“甲烷外星人”給我們打電話……化學家和天體生物學家目前尚未發現任何“無水生命形態”的可信模型,這一點是肯定的……如果拿是否存在這樣的生命打賭,我不會下很大賭注。現在,“卡西尼”號已經通過重力測量和對土衛六旋轉模式的研究得出結論,土衛六可能存在一個由水構成的內部海洋!這個海洋位于地下幾十到一百公里,可能存在生命。木衛二和土衛二或多或少也是這種情況,但問題在于,與這兩顆衛星不同,“卡西尼”號直到現在也沒有發現這個地下海洋存在任何涉及水間歇泉的熱液活動。我們在地表看到的唯一液體就是甲烷和乙烷……因此,我認為這只是純粹的猜測。站在理性的角度,我不相信地表存在基于甲烷的生命形態。對于存在地表生命的可能性,我的答案是5%,畢竟要留點余地。 說起土衛六,回顧一下:惠更斯號大約于北京時間2005年1月14日19時30分降落在土衛六泰坦,整個下降過程持續了2小時27分鐘,并在土衛六泰坦表面存活了72分鐘,這是人類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外太陽系星球著陸的探測器。 未來土星探測的重點是什么呢?我認為存在這樣一個普遍共識,那就是我們需要重返土星系統,專注于勘測兩顆存在海洋的衛星,也就是土衛六“泰坦”和土衛二“恩克拉多斯”,尤其是后者。我們有可能在那里尋找到生命跡象,但我要說明一點,這將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也許,我們要在完成木星任務之后重返土星。 土星離我們那么遠,為什么要花這么多錢去探索這種無所謂的東西?科學探索(不只是“卡西尼”號)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們生存的世界,發現世界的奇異所在和異乎尋常的美!還記得哈姆雷特說過的話嗎,也就是對霍雷肖說的一句非常有名的話? 那是什么呢?想知道的話,后臺回復“哈姆雷特”。 繪畫:@黃月 本問答由中國國家天文、NASA中文、漫步宇宙聯合發布。 感謝@我是疏,@yanni ,@Frank,@大鵬,@成韻文Teresa Chan,@狐步,@傅煜銘,@shuqinli的提問,以上問題由 中科院記者辛玲在前方發回答案。 再見卡西尼號!孤獨探索20年的土星探測器即將“自殺” 文章由企鵝科學和科普中國聯合推出 轉載請注明來自“科普中國”

土星探測器卡西尼號結束生命的最后瞬間

圖文簡介

【導讀】卡西尼在北京時間1997年10月15日16時43分發射升空,經過6年8個月、35億千米的漫長太空旅行后,順利開始土星探測任務,向地球傳來了大量照片。從發射到現在將近20年了,它將于9月15日沖進土星大氣層,13年的土星探索即將結束。這篇干貨滿滿的長推送前半段整理了“卡西尼號”生命的最后瞬間,而在后半段,我們整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