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號飛船將于10月17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神箭”長征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搭載兩名男性航天員發射升空,與上個月9月15日中秋之夜發射成功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飛行30天,而這也將是我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想知道神舟十一號飛船長什么樣,什么任務和使命,下面就請他自己告訴你吧。
馬上我就要奔赴太空了,科學家們都在緊張有序的為我和送我飛天的長二F火箭兄弟做最后的測試工作。趁忙里偷閑,讓我跟你嘮嘮幾句。我的長相我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十一個,你可以喊我小名“神十一”。相信你一定對我前面十個哥哥非常熟悉。同我的哥哥們的身形一樣,我們都是三艙結構,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組成。軌道艙也稱太空艙,是我進入軌道后航天員工作、生活的場所,里面除備有食物、飲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裝置外,還有空間應用和科學試驗用的儀器設備。軌道艙前端安裝自動式對接機構,具備自動和手動交會對接與分離功能。返回艙又稱座艙,是航天員的“駕駛室”,也是航天員往返太空時乘坐的艙段,為密閉結構,前端有艙門。你看到的航天英雄楊利偉飛天回來著陸后,在他背后合影的就是返回艙。推進艙,又叫儀器艙,呈圓柱形,內部裝載推進系統的發動機和推進劑,為我提供調整姿態和軌道以及制動減速所需要的動力。我的身高是9米,相當于3層樓那樣高,身體最大直徑2.8米,起飛質量8噸,相當于5輛小汽車的重量。雖然我們神舟兄弟們長相都一樣,但每一次飛行,在我們的身體里會安裝部分新研制的設備。等我發射升空后,就與等候已久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成為一座小型空間站。我的使命長二F火箭將我送入地球軌道后,我將自己變軌調相,將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構成組合體。航天員進入天宮二號開展實驗。我和天宮二號牽手飛行第30天,按照任務安排就必須進行告別分離,航天員乘返回艙返回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我的此次主要任務是,為天宮二號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進一步考核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和性能,特別是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技術;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后完成航天員中期駐留試驗,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我的乘客你一定很好奇,在我哥哥前面幾次載人航天任務中,每次都將3名航天員送上太空,應該可以輕松裝下3名航天員,但是我為什么減少了乘員人數?這是因為受生命保障系統能力限制,為延長航天員在太空駐留時間,只能減少人數。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開展航天員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因而刻意延長了駐留時間。雖然我和天宮二號兄弟的生命保障系統并非可再生式,當我國空間站建成后,將采用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屆時我們的航天員將能夠住上長年累月都不是問題。你一定還很好奇,在神九和神十任務中都有女航天員,為什么我沒有女航天員?那是因為我國女航天員已經上去過兩個,已經實現了飛行體驗的目的。這次安排兩位男航天員,也是考慮三個人已經飛行過多次,同時考慮到空間實驗室還要進行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空間有限,受生命保障系統能力限制,為延長航天員在太空駐留時間,只能減少人數了。最后,請記得在我發射那天收看我的發射直播。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當你仰望星空時,滑過星空的星星沒準兒就是我和天宮二號哦。(資料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社)作者:錢航,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博士,現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型號設計師轉載請注明來自“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