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27日,我國第一臺漢字激光照排樣機——華光Ⅰ型計算機試制成功。科研人員利用照排系統在短短幾分鐘里,一次成版地輸出一張由各種大小字體組成,版面布局復雜的八開報紙樣紙,報頭是“漢字信息處理”。這是中國首次用激光照排機輸出的中文報紙版面。這項成果,為世界上最浩繁的文字開辟了通暢大道,對實現中國新聞出版印刷領域的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它引起了當代世界印刷界的驚嘆,被譽為中國印刷技術的再次革命。

其實,世界上的先進國家從20世紀40年代就開始逐步采用照排技術,基本上經歷了四個階段的技術改造:20世紀40年代,美國推出了第一代照排機,即手動照排機;50年代,美國推出第二代照排機,即光機式照排機;60年代中期,德國推出了第三代照排機,即陰極射線管(CRT)照排機;70年代中期,英國推出了第四代照排機,即激光照排機。而我國照排技術起步較晚,直到1980年代中期仍然停留在“以火熔鉛、以鉛鑄字、以字排版、以版印刷”的時代;再加上漢字的浩繁,更是給漢字照排的研制增添了許多困難。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1975年5月,我國的科研人員開始進入這一領域,建成“748工程”,實施“漢字信息處理系統”的立項研究,跨越第二、三代照排技術,直接開始研制第四代漢字激光照排機。

在經過科研人員的不斷努力下,終于研制出我國第一臺漢字激光照排樣機,可以實現漢字和圖片從錄入、修改、編排到制版的電子化,從而避免了傳統報業出版過程中的鉛作業環節。而且樣機的輸出精度和排版軟件的某些功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漢字信息壓縮技術方面更是居于世界領先地位。

在此基礎上,我國對于激光照排技術的研究飛速發展。隨著技術的提高,激光照排系統的日趨完善,1988年,我國推出的激光照排系統,既有整批處理排版規范美觀的優點,又有方便易學的長處,在國內和世界上漢字印刷領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1991年,更是推出“北大方正”彩色出版系統。到90年代中期,全國報社已經全部取消了鉛作業,實現了電腦排版。

 

 

1979年7月27日 第一臺漢字激光照排樣機試制成功

圖文簡介

1979年7月27日,我國第一臺漢字激光照排樣機——華光Ⅰ型計算機試制成功。漢字激光照排是指漢字字形信息高倍壓縮、高速復原、激光輸出的漢字印刷排版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