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4日,印度第一個火星探測器“曼加里安”成功進入火星軌道,開始在離火星表面大約500公里處運轉。這一成功使印度成為第4個擁有火星軌道探測器的國家。
“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于2013年11月在印度南部安得拉邦斯里赫里戈達發射場成功發射,重1.35噸,大小近似冰箱,攜帶4臺科研設備和一架照相機。由于火箭推力不夠大,不能直接離開地球大氣層,所以科研人員為其星際飛行選擇的是少見的“彈弓法”,“曼加里安”號探測器需要先在地球同步軌道繞地球飛行將近一個月,獲得足夠速度之后,再脫離地球軌道,向火星方向前進。
在經過300多天、總里程大約為6.66億公里的旅行之后,探測器的“液體遠地點發動機”成功點火,并將探測器推入到近拱點427.1km,遠拱點76993.6km的環火星軌道預定位置。這次成功入軌是印度空間計劃的里程碑,證明了他能完成復雜任務,并作為全球商業、導航和研究衛星的發射平臺。
進入火星軌道之后,“曼加里安”探測器將會通過甲烷傳感器、熱成像光譜儀和彩色攝像機等5種探測儀器收集火星的大氣、水分和地表資料,幫助分析火星大氣和地質等方面的特征,探測甲烷氣體,并尋找生物蹤跡,幫助證實火星曾存在某種原始生命形態的說法。
原本計劃“曼加里安”號探測器在軌飛行6個月的時間,但是由于燃料充足,在到達既定任務期限后,仍剩余有45公斤的燃料,再加上“曼加里安”號很少使用燃料,對燃料的需求非常低,所以科研人員決定將任務時間延長,繼續執行火星探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