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11年8月5日,美國航天局“朱諾”木星探測器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

在經過最初的兩年飛行之后,“朱諾”于2013年10月再次重返地球,借助地球引力進行借力加速飛行,開始了前往木星的旅程。又經過三年的飛行之后,2016年8月,“朱諾”到達木星云層上方4200公里處,以20.8萬公里/小時的繞行速度,正式開始了為期14個月的對木星的探測工作。這是人類首次有機會以極近距離觀察這顆體積為地球1300倍的行星。

“朱諾”的主要任務是了解木星的起源和演化歷程。為了完成這一任務,科研人員給“朱諾”攜帶了包括微波輻射計、木星紅外極光繪圖儀、磁通門磁強計、恒星導航儀等設備,用于考察木星的熱輻射、對木星上層大氣進行紅外和分光分析等工作。

另外,探測器上還搭載了包括朱諾高能粒子探測器、木星極光分布實驗設備、紫外分光計以及無線電和等離子體波實驗設備在內的“極區磁場探測設備包”,用于對木星進行高精度測量,考察其電磁和紫外輻射情況,以及木星極光中高能粒子的分布情況。同時,搭載的朱諾相機還將拍攝木星的彩色圖像,從而對木星進行目視觀察,選定觀測目標。

通過搭載科學設備的相互配合,科研人員獲得了有關木星的南北極、引力磁場以及其是否有堅實核心的重要數據,并了解到更多關于木星大氣和內部結構的細節信息。這些發現前所未有地加深了人類對木星的了解,使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氣態巨行星的形成以及它們對整個太陽系的影響。

為了能夠完成更多的科學任務以及進行大規模的數據采集工作,科研人員決定加速航天器,使其繞木星飛行時間大大縮短。但是在點燃主發動機時,有兩個閥門未能正確打開,并在之后一直處于“崩潰”的狀態,不能正確進行下一步的操作。為了防止將探測器引入一個更糟糕的軌道,2017年2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決定放棄“朱諾號”,它將在燃料耗費之前,一直按原定速度對木星進行探測。

來源:新華網、光明網、人民網綜合整理

 

2011年8月5日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圖文簡介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是美國宇航局“新疆界”計劃實施的第二個探測項目,是造訪木星的第九個探測器,也是第二位“常駐”木星軌道的人造航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