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工程科學的研究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必須得到具有規律性、具有學術價值的研究結果;二是研究問題要源于工程實踐,對工程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童秉綱
人物百科:
童秉綱,著名力學家、教育家,江蘇省張家港市楊舍鎮人。1950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系。1953年,他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力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并留校任教,曾任講師及理論力學教研室主任。1961年他調到中國科技大學工作。協助錢學森等著名科學家建設了中國科大流體力學的專業教學體系。童秉綱曾歷任中國空氣動力學會副會長、副理事長,原國家教委工程力學專業教材委員會委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和香港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現擔任幾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科院開放實驗室的學術委員。1997年10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作為我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童秉綱迄今為止只培養了16位博士;他從教55年,歷經生死逆境12年,學生們卻很少知道他的這段經歷;他在力學領域成就卓著,卻像普通老師一樣每天拿著公文包準時出現在實驗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