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7月23日電 (記者陳瑜)冰蓋往往厚達幾千米,科研人員很難獲取冰蓋深處的科學數(shù)據(jù),只能借助計算機模擬。但目前國際上眾多冰蓋模型孰好孰壞,業(yè)內(nèi)有不同聲音。3年前,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張通博士開始了一項全新的校準工作,希望能準確判斷各模型的誤差。他的這項研究成果近日發(fā)表在最新一期的國際頂尖雜志《冰凍圈》上。這也意味著冰蓋模式研究有了中國的“度量衡”。

在未來氣候變化情景下,冰架可能大規(guī)模崩塌,由此帶來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氣候效應,因此冰蓋尤其是海洋性冰蓋動力不穩(wěn)定性問題研究成為科學界關注的全球性科學熱點。

張通說,預估海洋性冰蓋未來的變化需要利用三維的冰蓋動力模型。在所有的冰蓋模式當中,Stokes(斯托克斯)冰蓋模式不對原始控制方程作任何簡化,理論上是最準確的。

依托冰川學專家效存德教授的科研團隊,并與國內(nèi)外科研機構開展廣泛深入的合作,張通帶領研究小組發(fā)展了三維Stokes冰蓋模式,并與法國開發(fā)的另一個Stokes冰蓋模式進行比較,首次評估了Stokes冰蓋模型對海洋性冰蓋的適用性。

“雖然目前海洋性冰蓋的數(shù)值模擬依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但這種不確定性可以通過一定的數(shù)值方法得到較為可靠的評估和控制,最終得到可信的海平面變化的冰蓋貢獻比例。”張通說。

冰蓋模式研究有了中國“度量衡”

圖文簡介

冰蓋往往厚達幾千米,科研人員很難獲取冰蓋深處的科學數(shù)據(jù),只能借助計算機模擬。但目前國際上眾多冰蓋模型孰好孰壞,業(yè)內(nèi)有不同聲音。3年前,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張通博士開始了一項全新的校準工作,希望能準確判斷各模型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