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 月球是冷冰冰的,大氣層稀薄到相當于沒有。但美國宇航局科學家模擬發現,40多億年前月球剛誕生時,曾短暫擁有熾熱的大氣層,其中富含金屬元素。
目前科學界一般認為,月球誕生于太陽系形成早期,地球當時與一顆火星大小的原始行星發生碰撞,飛濺的碎片凝聚形成了月球。英國《新科學家》雜志最近報道說,美國宇航局戈達德航天中心的科學家以此為基礎,模擬了月球剛剛形成時的情形。
初生月球的表面覆蓋著熔巖海洋,其表層受到3個來源的熱量影響:早期的太陽,剛剛經歷過撞擊、熱輻射很強的地球,以及熔巖海洋自身。模型顯示,這些因素會使月球表面產生熾熱的大氣,大部分集中在面朝地球的那一面,主要成分是氣態的鈉和二氧化硅。
研究人員說,月球大氣層起初可能覆蓋了三分之二的月球表面,溫度超過1700攝氏度。正對地球的地點壓強可能達到上萬帕斯卡,大約相當于現今地球海平面氣壓的十分之一。離該地點越遠,壓強越低。巨大的氣壓差產生強勁的風,從正對地球的地點刮向背對地球的一面,速度最高可超過音速,在熔巖海洋上掀起波浪,并將大量物質和能量轉移到月球背面。
這個原始大氣層非常短命,可能只維持了1000年左右。隨著月球逐漸遠離地球,表面溫度越來越低,熔巖海洋的表層逐漸凝固形成硬殼,大氣也越來越稀薄。大氣成分有的凝固沉積下來,有的“逃逸”到宇宙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