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20日,沈陽至大連高速公路即沈大高速公路全線試通車。這是我國第一條開工建設的高速公路,因此被稱為“神州第一路”
1984年6月,沈大高速公路開始動工,在經過6年的建設之后,終于全線貫通。全長375公里,為雙向四車道,路基寬度26米,中央設三個分隔帶3米,上下行4個車道,立體交叉,全部控制出入,兩側設有緊急停車帶,全部為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行車速度為每小時100公里-120公里,每晝夜設計通行交通量為5萬車次。
建成之后的沈大高速橫跨在遼東半島大地,連接起了沈陽、遼陽、鞍山、營口、大連5個大中城市、3大港口和兩個國際機場,大大縮短了它們之間的距離,促進了沿線經濟的發展。
在運營十年之后,沈大高速出現了因超載而造成路面嚴重損毀的現象,并且車流、客流量猛增,出現了擁堵問題,于是決定進行改建。2002年5月開始改建,經過27個月的奮戰,2004年8月完工。在改擴建過程中,施工人員采用路基兩側均勻加寬的方法,利用國際上先進的技術,成功解決了困擾過程進展的難題。
工程完成之后,沈大高速由原來雙向4車道改為雙向8車道,路基寬度達到了42米,全程縮短為348.5千米,并按照行車時速和車型的不同,各種車輛分道行駛,不設超車道,改變了以往混行的局面。整個路面達到了73厘米厚,共鋪設6層,穩定性好,抗磨能力大,大大增強了抗車震能力,很好的防止了路面出現開裂變形的現象。而且,由于采用了新型技術,沈大高速也因此成為了全國最高等級的高速公路,其標準完全可以和發達國家相媲美。
沈大高速改擴建工程的順利竣工,還為我國高速公路改擴建提供了重要的示范,積累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