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引領中國超導材料走向世界,高擎中國鈦材料科學的大旗;他在改革開放中執著奉獻,為中國材料科學砥礪前行。他就是中國材料科學奇才——周廉。
1940年3月11日,周廉出生于吉林省舒蘭縣。1963年畢業于東北工學院,后來到法國國家科學院進修過一段時間,1994年當選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
周廉為我國超導材料的基礎理論、工藝技術及實用化的研究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是我國超導材料及工程技術領域的重要開拓者之一。在低溫鈮鈦、鈮三錫超導線材、磁體和高溫超導帶材、塊材及電纜的研制和應用方面,周廉有多項具有國際領先和先進水平的成果,共榮獲包括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有色金屬獎等多種獎項。而且,他在國內外發表論文數百篇,曾先后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出國留學人員”、“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等榮譽稱號。
周廉積極抓住機會高擎中國鈦材料科學的大旗。鈦是優質結構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和重要的生物醫用材料,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周廉以敏銳的洞察力預測世界、國內鈦領域的發展趨勢和前沿,在鈦合金及生物醫用材料、新合金設計與新工藝技術等研究領域取得了眾多的技術創新,設計研制出眾多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鈦合金。此外,他還抓住一切機會廣泛開展國際交流,代表中國闡述中國鈦的現在和未來,引起了國際鈦界的高度重視,見證了中國鈦工業的快速發展,被稱為“中國鈦材料界的一面旗幟”。
周廉積極致力于人才教育與培養工作,是多所高校兼職教授。他曾在東北大學、西安交大、南京工業大學等多所高校任教,培養了博士生、碩士生多名,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周廉對科研事業執著無悔的追求、嚴謹的學風、深厚的學術造詣、突出的貢獻,使他成為材料界受人尊敬的科學家。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名家風采錄”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