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云林密布深處的是他的身影;在充滿險惡的深山密林里,鐫刻的是他壯美的人生宏圖。有人說“你挺拔的身軀,書寫昨日的威武,你堅毅的脊梁,詮釋奮進的腳步...”他是蔡希陶,一個踏遍了萬水千山,走過了艱難險阻,在大地上書寫了一篇篇宏篇巨著的植物學家。
蔡希陶出生在浙江省東陽縣蔡家鎮的一個貧寒的家庭。他自幼聰明好學,勤奮上進,學習成績優秀。1930年,他來到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蔡希陶將植物學研究與自己的人生緊緊地綁在了一起。
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是一個專業的研究機構,所里擁有一批朝氣蓬勃、治學嚴謹、年輕有為的植物科學家。當時蔡希陶以為到這里可以實現他研究動物的夢想,沒想到所長叫他搞植物研究。蔡希陶服從了組織的決定。進所不到一年,他如饑似渴,系統地學習了有關植物學的專業知識,掌握了德文、拉丁文,栽培了許多的花草樹木,并且還撰寫了植物學的論文。
蔡希陶是云南植物王國的揭幕人。他曾冒著生命的危險,采集了21000余號的10多萬份珍貴的植物標本,其中有不少從未被鑒定的新物種,為靜生生物調查所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從那時起,蒙在云南植物王國的面紗就被揭開了,人們第一次見識了這個植物寶庫的真面目。
蔡希陶是植物科研機構的奠基者。他在云南安家,成為云南和后來的中國科學院在云南的兩個職務科研機構的奠基人,為我國植物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從事植物學的50年研究中,蔡希陶與他的同事們發掘、遴選、試驗、推廣了幾十種重要經濟植物,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他在昆明元寶山和落索坡租地種植引種的“大金元”品種,以種子供應江川農民栽種,進而擴大至玉溪地區,從而對云南這一最大支柱產業煙草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貢獻;他還積極參加云南橡膠宜林地改造,云南橡膠產業有今天的成就,他功不可沒。
1981年3月9日,蔡希陶因病去世,結束了他奔波的一生。這位對科學事業嘔心瀝血的老人終于停下了腳步。蔡老對云南的科學貢獻,已遠遠超過植物科學本身。他獻身科學的業績,他愛祖國,愛邊疆和熱愛黨的忠誠信念,是值得每一個從事科研工作者學習和推崇的。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名家風采錄”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