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項目申報到考核評價,科研活動的各個環節都應做出調整,以遵循交叉學科的發展規律

 

不久前,一位專注于交叉學科領域基礎研究的高校教授向筆者大倒苦水?!拔覀冇梦锢淼姆椒ń鉀Q化學問題,以研制性能更好的催化劑??扇ノ锢硐瞪暾堩椖繒r,物理系說這是做化工,請去化工系申請。跑到化工系申請時,人家又說這個采用的是物理手段,應該去物理系申請?!?/p>

被當成“皮球”踢來踢去,教授很是郁悶。他的尷尬確實是目前交叉學科發展受阻的一個縮影。

交叉學科,顧名思義,是集取學科之長、融合多元手段,共同解決具體科學問題的學科門類。在一些學科的實踐中,交叉學科領域更容易找到新的科研生長點,當單一學科研究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往往需要借助其他學科方法或者手段攻克難題。

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交叉學科的產物。比如納米技術,綜合了物理學、材料學和化學等學科;量子通信技術,匯聚了量子力學、通信理論和計算機科學等。再比如環境考古學,也是綜合了地質學、氣候學和環境學等多個領域學科。在涉及人口健康、能源、農業、軍工等重要方面,交叉學科的貢獻都有目共睹。

然而,上述這位教授的遭遇也不鮮見。在專家評審階段,交叉學科也會遭遇類似的無奈。例如某個生命科學與物理學交叉的項目,請生物學的專家,他們認為這個項目不夠“純”。請物理學的專家,他們認為這個“太簡單”,只是一種物理應用。這就造成了沒人愿意來評審,也很少有“全才”能評審的局面。不僅如此,在考核評價、人員流動、成果歸屬等方面都缺乏更明確的規定,加上交叉學科難度大、風險高,并非一交叉就成功,往往會使交叉學科的科研人員灰心喪氣,甚至可能讓這個門類滑向邊緣。

實際上,國家一直要求加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特別是交叉學科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也加大了對交叉學科的鼓勵力度,在經費支持上做出相應調整。但在具體實施上,還需要對規則進行完善和細化。

首先要改變學科條塊分割過于“呆板”的現狀。我國科研體系均建立于傳統的學科分類之上,現在學科雖然交叉融合了,但體制還是傾向于單一學科發展。從項目申報到考核評價,科研活動的各個環節都應做出調整,以遵循交叉學科的發展規律,打破跨學科和跨機構遇到的重重壁壘。

其次要鼓勵學科交叉融合的學術氛圍。有學者講到,國外的石墨烯技術是喝咖啡聊出來的——很多不同專業背景的教授們坐在一起喝咖啡,各抒所長,解放頭腦,聊出了新意。因為,只有進行深入的交流和借鑒,學科才能真的融合,而不是流于表面。

此外,還應建立促進交叉學科發展的教學和人才培養體系。沒有豐富的知識結構和更廣闊的學術背景,科研人員很難想到去融、更好去融。在科技創新的人才儲備上,應努力培養復合型科研人才,壯大人才隊伍,促進交叉學科的繁榮。

 

 

喝咖啡為何聊出石墨烯

圖文簡介

不久前,一位專注于交叉學科領域基礎研究的高校教授向筆者大倒苦水。“我們用物理的方法解決化學問題,以研制性能更好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