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近代工業微生物學技術開發和利用有益微生物,只是半個多世紀前才開始的。工業微生物學在中國是一門年輕的學科,而方心芳則是中國工業微生物學的開拓者。他是應用現代微生物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傳統發酵產品的先驅者之一,他用畢生時間重視微生物菌種的收集、研究、應用和開發,為中國的菌種保藏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1907年3月16日,方心芳出生于河南省臨穎縣。大學畢業于上海勞動大學農學院農藝化學系。畢業后,他跟隨導師來到天津塘沽的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發酵與細菌學研究室任助理研究員。1935年經考試赴歐洲進修,先在比利時魯文大學的釀造專修科獲釀造師稱號,后分別在荷蘭菌種保藏中心和法國巴黎大學研究根霉和酵母菌分類學,1937年在丹麥哥本哈根卡斯堡研究所研究酵母菌的生理學。

方心芳曾描述過多種酵母菌、絲狀真菌和細菌,選育出多種具有高活性的工業生產用菌種。在我國開創了多種新型發酵工業,促進了我國傳統發酵工業的現代化。自青年時代起,方心芳便時時處處注意收集菌種。50年代初期,他提出建立全國菌種保藏機構的建議,被政府采納。從此以后,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菌種保藏庫擔負起每年向全國的生產、教學和科研單位提供數萬株菌種的任務。同時,方心芳對祖國的應用微生物學歷史有深入的研究,為總結和發揚我國應用微生物學卓越技術做出了重要貢獻。

作為中國工業微生物學的開拓者,方心芳在培養人才方面的貢獻也是突出的。多年來,他在工業微生物學的各個方面都設法物色合適的人,為其確定專業方向,提供盡可能多的便利條件,希望在若干年業務實踐中培養成專家。對于青年,他并不把每個人的工作規定得過于局限,而是強調基本功訓練。最主要的基本功便是微生物學基礎知識,特別是對各類微生物的認識。方心芳曾組織和指導建立了我國現代微生物學的一些新興分支學科,培養了一批高級專業人才,為我國工業微生物學和現代微生物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方心芳為了祖國的需要,為認識、應用、駕馭和改造微生物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名家風采錄”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1907年3月16日,中國著名微生物學家方心芳誕生

圖文簡介

用近代工業微生物學技術開發和利用有益微生物,只是半個多世紀前才開始的。工業微生物學在中國是一門年輕的學科,而方心芳則是中國工業微生物學的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