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學科帶頭人,用前沿的眼光開拓科研視野;他是辛勤的園丁,為科研事業培養一批批后繼來者;他是文化傳播者,用一本本書籍,承載灌輸新一代精神的食糧。他是我國著名的熱能動力工程學家,一個行走在學科前沿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學俊。
1919年3月5日,陳學俊出生在安徽省滁縣烏衣鎮。父親幼年逃荒到這,母親是不識字的農民,他的家境并不寬裕。1935年,畢業于南京安徽中學的陳學俊考取了安徽省清貧貸金,考進了南京中央大學機械系。當時學習條件的艱苦和戰爭的慘痛景象,給陳學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立志工程救國。
1944年,陳學俊在美國普渡大學攻讀機械工程碩士學位,獲得碩士學位后,他主動放棄了美國的高薪和舒適的生活,選擇了工程建國的道路,于1947年回到祖國。
陳學俊長期從事熱能動力工程方面的科研工作,是我國鍋爐專業、熱能工程學科的創始人之一。1941年,他在中國工程師學會年會上宣讀了我國鍋爐制造工藝研究的第一篇論文。后來,他又創辦了熱能動力學術刊物《熱工專刊》,出版了我國第一本《燃氣輪機》專著。50年代起,他在國內最早開展應用基礎學科——兩相流與傳熱的理論研究,是國內這門新學科分支的奠基人。
陳學俊在國際國內學術活動中做了大量的工作,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曾經應邀到瑞士洛桑高等工業大學、美國德雷塞爾大學、愛阿華州立大學、邁阿密等大學多次講學。他還是美國《國際多相流》《國際能源、環境、經濟》雜志和意大利《國際熱科學與技術》雜志的高級顧問編委。
陳學俊在教學中重視思想教育,時刻不忘教書育人,他認為,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圣職責,應該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在陳學俊的教導下,有數十名博士生、研究生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成為了德才皆備的工作者。
“愛國愛人民,努力學習不停步;為社會服務,科技創新攀高峰。”這是陳學俊的人生目標,也是他的做人要求;這是他的愛國熱情,也是他的“工程強國夢”。在熱能動力工程研究上,他用他“春蠶獻絲”的執著信念,一心撲在事業上,好像永遠不知疲倦……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名家風采錄”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