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他的同事解決了新中國幾億人的穿衣問題,為新中國的化纖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大到強”奮斗了五十多年,年近八旬仍在努力地工作。他就是我國化學纖維工程技術專家季國標。
1932年3月1日,季國標出生于江蘇省無錫縣。1949年,季國標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交通大學。一年后,他轉到紡織工程系,從此與紡織結緣。
建國初期,為解決老百姓的穿衣問題,國家決定創建化纖工業。季國標在青島印染廠實習工作兩年后,被派去東德學習化纖工業先進技術。在東德,季國標學的是人造纖維。到了60年代,國家要發展以石油、天然氣為原料的合成纖維,他又被派到英國去實習。歸來后,國家先后任命他做了保定人造絲廠、南京化纖廠、蘭州石油化工廠、江蘇儀征化纖聯合廠等4個不同種類化纖廠的技術總指揮。此后的幾十余載,季國標都將自己的心血、知識和經驗獻給了化纖事業。80年代,用化纖生產的“的確良”衣服成為時髦的東西。到1983年,我國化學纖維的產量大大提高,商務部取消了在全國使用多年的布票。至此,中國幾億人的穿衣難題終于得到解決。
季國標在逆境中把全部心血注入化纖事業。新中國的化纖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并非一帆風順。季國標的人生,也隨之浮沉。季國標在保定工作時,因在困難時期,吃不飽飯,他的孩子生下來時只有3斤重。在南京化纖廠,他不知疲倦地抓設備調試、技術培訓、終因過度勞累,以至肝炎發作,過了急性期還毫不在意,直到生產線投產成功才被原紡織部部長錢之光發現并安排治療。在蘭州石油化工廠,外國專家撤走后,工廠建設、生產的擔子就壓在了他的肩上,他和其他技術人員廢寢忘食地試車、調整、培訓,終于投產一次成功,產品的部分技術指標還超過了英國。
在紡織工業部任職的20年間,季國標的主要精力就是把中國建設成為世界化纖大國。1983年,季國標編寫了《我國化纖工業發展和一些技術經濟政策性問題》研究報告,后成為“六五”、“七五”化纖發展大綱的基材。1990年前又重點研究主持制定了“八五”、“九五”化纖發展總體方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后,季國標致力于高新化纖工程科技的咨詢工作,提出了十多項高性能纖維發展的政策性建議。現在,高性能纖維產業化正在迅速推進中,有力支持著航空、航天、新能源、環保等工程領域。
一生勤奮,治學嚴謹,為人誠懇,平等待人,這都是季國標的標簽。可他自己最喜歡的標簽卻是——“一生為百姓做霓裳”。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名家風采錄”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