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雕月琢,追尋中國導航夢

——記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導航中心副主任王淑芳

 

“用我的青春,換來北斗的成功,讓中國崛起,讓世界矚目,就是付出再多也值得!”這是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導航中心副主任王淑芳經常說的一句話。

作為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一員,20多年來,王淑芳始終扎根科研生產第一線。目前,她已攻克衛星導航關鍵技術20多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項,獲全國三八紅旗手、軍隊個人三等功、中央國家機關“巾幗建功”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立志填補空白

 

1994年,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工程立項啟動。因為缺少導航專業人才,項目籌備組便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進行招聘,當時身為應屆畢業生的王淑芳參加了招聘會。“研制北斗衛星是我國的空白領域。”工程師在項目介紹時說的一句話,強烈觸動了王淑芳的內心。

“空白領域’這4個字深深地吸引了我。”王淑芳說。盡管王淑芳在大學時成績優良,但是衛星導航系統寬泛的知識需求仍然對她提出了很大的考驗。她利用一切空閑時間如饑似渴地學習知識,并在工作的同時回母校進修研究生課程。

盡管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北斗系統籌建的困難遠遠超過王淑芳的預料。項目組成員長期蝸居在一個招待所內做研究,還面臨著經費少、進度緊、要求高等難題,同時,由于國外對相關技術的嚴密封鎖,項目組成員只得“閉著眼過河”。

王淑芳沒有氣餒。為盡快研制出滿意的產品,她吃住在實驗室,參與設計每一個環節。功夫不負有心人,1997年,王淑芳見證了第一臺北斗用戶機的誕生。那天,她徹夜未眠。

 

舍家衛國的“鐵姑娘”

 

第一代北斗衛星在“上天”以前,需要在液氮中模擬太空環境進行調試。為降低運算成本,王淑芳連續48小時守候在模擬真空罐旁,觀察并記錄每一項實驗數據,同事們笑稱她為“鐵姑娘”。

有一次,王淑芳在工作崗位上暈倒了。醒來后醫生讓她做24小時心率監測,在她身上貼了一堆感應器,還在腰間掛了一個心率監測器。誰知她又偷偷地跑去工作了。第二天,她被醫生罵了一頓,原來,用戶機發射信號干擾了心率監測。

結婚前十年,王淑芳經常到全國各地測試北斗信號,這讓她沒有時間也沒有條件要孩子。“作為女人,每每看到別的女人幸福地挺著大肚子,我心里總是酸酸的。”她說。

2005年,第一代北斗系統投入使用,王淑芳也如愿以償地生了一個女兒。她說:“如今,我同齡人的孩子已經上了大學,而我的孩子仍然奮斗在小學起跑線上。但是我不后悔我的選擇。”

 

做一名合格的“北斗人”

 

2007年,王淑芳再次做出了一次重大的人生選擇,轉業到了交通運輸業。從零起步,就連她的家人也很不理解。可王淑芳卻認為,交通行業擁有1000多萬輛營運車輛、10多萬艘營運船舶,還有高速公路、航道、港口等基礎設施,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最大的用戶。

王淑芳牽頭實施二代北斗的第一個示范工程,就遇到了很大阻力,行業里有著很多疑問。為了幫助大家解除顧慮,統一思想,她一年之內就組織了5次工程協調會。

在王淑芳的示范引領下,交通運輸部在全國推廣安裝的北斗終端從8萬套增長到400多萬套,近千家終端生產及服務企業也進入了北斗領域,帶動產值上百億元。目前,北斗技術已全面應用于交通領域,聯網聯控系統實現對400多萬輛重點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王淑芳說:“我經常想,如果通過聯網聯控,哪怕避免一起交通事故,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我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王淑芳:日雕月琢 追尋中國導航夢

圖文簡介

“用我的青春,換來北斗的成功,讓中國崛起,讓世界矚目,就是付出再多也值得!”這是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導航中心副主任王淑芳經常說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