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美國鹽湖城11月15日電(記者林小春)2016年全球超級計算大會13日至18日在美國鹽湖城舉行,大會上發布的新一期超算500強榜單顯示,中國上榜系統總數達到171臺,占榜單總數的約三分之一。中科曙光高性能產品事業部總經理曹振南說,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中國超算力量”正在崛起。
曹振南對新華社記者說,中國超算企業在榜單上所占份額會越來越多,這是一個趨勢或者說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實際上,在服務器等IT領域,中國企業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大。最新超算榜單前兩名是中國系統,中國上榜系統數量也與美國并列第一。這表明中國超算企業正從“外圍者”成為“重要參與者”。
在這次超算大會上,曙光的E級超算研發路線圖首次亮相。曹振南說,E級超算是指每秒可進行百億億次計算的下一代高性能計算機,中國、美國、歐洲以及日本都在發展E級超算。中國共布局了三個E級計算機原型系統項目,分別由曙光、江南計算技術研究所和國防科技大學牽頭。
他介紹,研發E級計算面臨許多困難與技術挑戰,包括“功耗墻”、“編程墻”、“存儲墻”、“可靠性墻”等,而曙光的路線圖分別從計算系統、網絡架構、存儲架構、系統軟件、冷卻系統、應用支撐等多方面提出了解決方案。目前,曙光的E級計算原型系統已經進入研制階段,通過原型系統的研制可以驗證關鍵技術,測試和改進關鍵技術難點,為最終建造完整系統掃清障礙。
曹振南認為,中國超算市場發展迅速,競爭也非常激烈。促進中國超算市場發展的首要原因是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制造業的突飛猛進。“中國企業以前給人做代工,仿制多,對于高性能計算機的需求不多。但現在中國企業越來越重視自主研發設計,如智能制造等,超算需求也會越來越大。”
他說,在大家的傳統印象里,超算的使用者主要在航天、氣象等高精尖領域,但而今隨著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的發展,許多大家意想不到的企業都在使用超算,甚至個體企業都用超算來做仿真設計等。
不過他強調,雖然中國超算行業發展越來越快,但實事求是地說,中國與美國的技術差距依然不容忽視。
比如應用方面,大量軟件企業難以投入研發與國產高性能計算機相配套的應用軟件,因此導致國產高性能計算機難以推廣應用。但是這種現象已經在逐漸得到改善,比如在國家“十三五”規劃里就十分重視應用,爭取改變“重硬輕軟”的局面,盡快建立起中國高性能計算系統發展的完整生態環境。
他說:“中國的超算起步較晚,只是剛剛在全球市場上露個面。我們仍有努力的空間。中國要想成為超算強國,就要真正掌握處理器等方面的核心技術。不掌握核心技術,永遠稱不上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