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11月10日電(記者蔣芳)10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于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的科學研究”項目啟動會在南京舉行。截至目前,暗物質衛星“悟空”已正常運轉328天,飛行5011軌,姿態穩定,已完成全天區覆蓋,共探測事例(包含各種粒子信息的數據)約16億個。
去年12月17日發射升空的“悟空”是目前世界上觀測能段范圍最寬、能量分辨率最優和粒子鑒別能力最強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它由衛星平臺和四個有效載荷組成,有效載荷分別是塑閃陣列探測器、硅陣列探測器、BGO量能器和中子探測器,共同構成一個高能粒子探測器望遠鏡。它們各司其職,又聯合執行任務,可以高精度地測量入射粒子的方向、能量和電荷。
“天性奔放的‘悟空’,上了天比在地上更‘精神’。”中科院暗物質與空間天文重點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總結道。在發射升空一周后,正式開工的“悟空”啟動幾分鐘內,就向他們發出了需要的各種事例,給了他們巨大的驚喜。隨著時間推移,“悟空”的表現越來越好,等到三個月的在軌測試結束后,所有參與評審的專家給其表現打了100分。
據統計,截至今年11月10日,暗物質衛星“悟空”在軌運行328天,軌道高度穩定在504公里左右,姿態穩定,衛星關鍵遙控、載荷溫度處于正常范圍內。
實驗室總工程師伍健介紹,為提高準確率,科研人員仍在不斷修正數據標定和重建的模板,累計已修改了4600余次。每一次大的修改,都要將所有的數據通過后臺的“小超算”,重新“跑”一遍,現在10個月的數據處理一次需要4天的時間,工作量相當大。
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常進說,“測得準、高效率、低本底”是“悟空”的目標。目前“悟空”運行狀態非常好,傳送回來的數據也遠遠超出科研人員的預期。隨著數據的不斷累積,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獲得突破性成果,為空間科學的發展貢獻“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