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10月17日電(記者姚兵)記者從日前召開的中國靈長類學會2016年年會獲悉,在自然保護區建設和退耕還林工程的支持下,中國靈長類的棲息地得到改善,部分種群數量呈現緩慢上升的態勢。
據中國靈長類學會理事長李保國介紹,中國26種靈長類動物均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除普通獼猴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之外,其余25種靈長類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保護級別較高,而且靈長類約85%的種群都在自然保護區里。
據專家介紹,目前分布在四川、甘肅、陜西、湖北等地的金絲猴種群數量已從20多年前的1.5萬多只增加到目前的2萬多只;生活在云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滇金絲猴已從2004年的1200多只,增加到2015年的1500只左右。
“隨著保護力度的加大,部分靈長類種群數量呈現了一定的增長態勢,但仍有一些靈長類生活在保護區之外,因此保護觀念和措施還不能松懈。”李保國說,上世紀50年代,海南長臂猿數量達2000余只,由于人類捕殺和雨林遭受亂砍濫伐,長臂猿數量減少后又因猿族近緣通婚導致繁殖質量下降、數量銳減,直到1980年成立保護區后才開始恢復,現在保護區內海南長臂猿總數為27只。
大理大學東喜瑪拉雅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黃志旁說,當前,棲息地破碎化是靈長類生存面臨的威脅之一,一些區域甚至容易發生“人猴沖突”,因此需要百姓和地方政府努力,進一步落實退耕還林工程,恢復靈長類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