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三院院長、生殖醫學學科帶頭人喬杰

新華網上海9月27日電(高瓔瓔 )人口生育能力的不斷下降已經是社會中越來越嚴重的問題。近年來,我國不孕不育癥存在著上升的趨勢,育齡婦女的不孕不育患病率大幅增長。目前,流行病學調查對不孕率尚未有準確的統計數據。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的育齡婦女中,有的地區發病率只有3%-5%,而有地地區地區高達20%。北醫三院院長、生殖醫學學科帶頭人喬杰在接受新華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從就診患者的情況來看,就診人數在增多,不孕癥復雜性也在增加,同時,治療的難度也在增加?!币员贬t三院為例,每年新增不孕癥患者大概在15000-16000人次,復診患者更多。因為輔助生殖技術治療每個治療周期的活產率在世界范圍內的報告平均只有30%左右。

針對不孕癥治療,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馬曉偉在兩會期間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全國經批準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設置人類精子庫的醫療機構共有432所,每年完成70萬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在中國是成熟的,解決這個問題不用到國外去?!?/p>

喬杰說:“我國治療不孕癥的活產率在31%-32%,已達國際先進水平,國際所有的先進的輔助生殖技術都能在中國較好質量控制下實施?!眱H2015年,北醫三院生殖中心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對患者實施體外授精胚胎移植15000例,7000-8000例解凍胚胎移植。還有人工授精、宮頸人工授精、過監測排卵、輸卵管復通等技術幫助相關病人。年門診量達到55萬。喬杰強調,“國內有多個大型生殖中心可以對患者提供治療,就診容量已可以滿足我國患者的需求?!?/p>

作為科技部“生殖與發育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2010年,喬杰承擔了國家生殖發育重大專項雌性生育力機制的研究和保存平臺的建立。對卵母細胞凍存、卵巢組織的凍存等技術研究,進行了探索。

卵母細胞凍存技術自90年代發展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至今應用范圍并不廣泛,主要是因為卵母細胞凍存技術還需不斷提高。喬杰介紹說:“多種因素影響應用范圍。卵母細胞比較大,在凍存過程中,容易傷害比較重要的細胞器----紡垂體,一旦紡垂體受到傷害,對卵母細胞的質量有影響,也易對孕育的后代有影響?!?013年,美國生殖胚胎協會出臺指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廣泛應用的適應征包括:在腫瘤患者治療之前將卵母細胞凍存,在接受腫瘤放化療治療后,還能有一定的機會生育健康的孩子。喬杰說:“凍存之后,能不能存活等,只是一個百分比。但是,畢竟保存了希望,而且越早凍存并且應用卵母細胞、卵巢組織等多種凍存方法,保存成功的概率越高。盡早生育的保護保存是很有意義的。”

卵母細胞凍存技術的另一個適應癥,是將卵母細胞在老化之前凍存。女性的生育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迅速下降,35歲以后呈現一個比較明顯下降的趨勢,40歲以后呈現下降陡坡。尤其是活產率。健康活產率在40歲以后較低,到45歲后就只剩下1%-2%,這是一個比較嚴峻的現實。卵巢功能在48歲左右完全喪失。生育能力在40歲左右有比較明顯的下降。那是不是在這個卵巢衰竭之前,因一些因素不適合妊娠,先保存起來?喬杰建議:“如果未婚的,保存卵母細胞;如果已婚的、婚姻狀態穩定的,最好是凍存胚胎,因為胚胎在凍存過程中更穩定,成功率、活產率經過多年實踐,比較安全、穩定。而卵母細胞的凍存,有一定的成功率,但是從安全性和更好的保存來說,不如胚胎。此技術還在逐漸完善過程中?!?/p>

作為疑難疾病的會診中心,北醫三院接待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并一直進行著新技術的開拓和探索。這其中,離不開患者及其家庭的支持。從業30年間,最令喬杰感動的就是患者的支持。在幫助患者圓夢的同時,患者也愿意參與研究,跟專家一起攻克難關,才有了技術的進步。

喬杰在訪談中講述了一個早衰癥患者家庭的故事。

這個孩子因E2a基因突變不幸患上早衰癥。ERCC6基因負責DNA修復,本是隱性的遺傳病。其父母都攜帶這個基因,他們的孩子可能1/4的機會發病、1/2的攜帶,只有1/4正常。他們沒有那么幸運,第一個孩子就患上了早衰癥。孩子過1天相當于正常人的10天,3歲時已停止生長,現在15歲的年紀,相當于一個70多歲的老人,失去了聽力,視力,。這種病癥的孩子平均生存年齡13歲。

患者父母找到北醫三院,希望再生育一個健康的孩子,同時也寄希望于給早衰癥孩子創造治療的機會。

喬杰帶領的專家團隊利用新技術,將成功發育的9個胚胎進行基因、染色體的篩選,最終選定一個正常胚胎。

新生兒名叫大壯,2016年5月4日在北醫三院出生。專家用新生兒的胎盤血干細胞給患早衰癥的姐姐進行治療。經過干細胞療程的治療,早衰癥患者的部分功能得到恢復,肝功能完全正常。雖然專家們期待的視力和聽力的好轉尚未顯現,但專家們在安全性、有效性上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

這例患者的家庭與專家們有一個共同的信念,期待通過對患者的治療,探索新的醫學技術,以待將來可以幫助更多其他的患者,

在專業上不斷取得進步與成績的同時,喬杰還接受了愈來愈多行政管理工作的考驗。喬杰表示:“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作為團隊的凝聚人,要發揮大家的作用、跟蹤科研的前沿、要能敏感發現臨床中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能想到有什么樣的技術研究未來能夠推動臨床的轉化,需要時間與多個領域的經驗,我熱愛這份工作,也很幸運能做這樣的工作?!?/p>

 

相關鏈接

 

為貫徹落實《首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加快推進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在首都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卓越作用的科技領軍人才,北京市科委2011年開始啟動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培養工程申報項目。

喬杰,2012年入選“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培養工程。

喬杰,女,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婦產科、生殖中心主任,北京市輔助生殖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輔助生殖重點實驗室主任,科技部“生殖與發育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一直從事生殖健康相關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CMB杰出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及何梁何利基金獲得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973計劃項目1項,致力于從配子、受精、胚胎和著床四方面進行不孕癥機制綜合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高??茖W進步獎一等獎1項,發表論著296篇,SCI收錄70篇,獲專利3項,主編、主譯10余部專著,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資料和治療經驗,積極向全國各省市從業人員進行推廣,為帶動行業技術水平提高作出貢獻。

 

 

喬杰:技術進步助力生育保護

圖文簡介

患者父母找到北醫三院,希望再生育一個健康的孩子,同時也寄希望于給早衰癥孩子創造治療的機會。 喬杰帶領的專家團隊利用新技術,將成功發育的9個胚胎進行基因、染色體的篩選,最終選定一個正常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