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9月8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第一個小行星采樣探測器8日發(fā)射,前往貝努小行星采集樣本并送回地球。科學家希望,這項任務(wù)能帶來對太陽系形成乃至地球生命起源的“革命性”認識。

“讓我們出發(fā)吧!”項目首席科學家、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丹特·勞雷塔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寫道。美國航天局電視直播顯示,東海岸的晚霞染紅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上空,“奧西里斯-REx”探測器在這里搭乘“宇宙神5”型火箭,于當?shù)貢r間19時5分(北京時間9日7時5分)直沖云霄。

當?shù)孛襟w說,美國航天局邀請了8000名客人觀看發(fā)射,包括為貝努小行星取名的學生。

大約一小時后,探測器與火箭第二級分離并順利打開太陽能電池板,獨自踏上為期兩年的追“星”之旅。

“奧西里斯-REx”的英文全名為“起源、光譜釋義、資源識別與安全-風化層探測器”,首要任務(wù)就是去貝努小行星采集樣本,尋找太陽系形成乃至生命起源的線索。科學家認為,貝努小行星上保存著45億年前太陽系剛剛形成時的信息,包括水冰和有機物質(zhì),而地球上有生命出現(xiàn),也離不開這類物質(zhì)。

如果一切順利,探測器將于2018年8月飛抵貝努小行星,然后用兩年時間對小行星表面進行測繪,尋找可能存在的礦物質(zhì)并挑選采樣地點。2020年7月,它將飛臨小行星表面,伸出機械臂從其表面“一觸即走式”快速采集至少60克樣本。

按照計劃,“奧西里斯-REx”將于2021年3月踏上歸途,2023年9月從地球近旁飛過。屆時,樣本艙將從探測器彈出,借助降落傘返回地球,而探測器主體部分仍將停留在繞太陽運轉(zhuǎn)的軌道上。

探測器還有一個任務(wù)是加強對雅科夫斯基效應(yīng)的認識。這一效應(yīng)指,當小行星吸收陽光、釋放熱量時,會對自身產(chǎn)生微小推力。貝努小行星自1999年被發(fā)現(xiàn)以來,其軌道在這一效應(yīng)下改變超過160公里。這類研究有助了解小行星的軌道變化,從而能有針對性地降低小行星撞上地球之類的風險。

美國航天局認為,貝努小行星對地球有潛在威脅,在2175年至2199年之間某個時間撞擊地球的可能性為2700分之一。

此次任務(wù)耗資約8億美元,是美國第一個小行星采樣任務(wù)。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小行星采樣探測器是2003年日本發(fā)射的“隼鳥號”,它于2010年成功將絲川小行星的一些物質(zhì)微粒送回地球。2014年,日本又發(fā)射“隼鳥二號”小行星探測器,將從“1999JU3”號小行星取樣,樣本預(yù)計于2020年底返回地球。

 

 

美國探測器啟程赴小行星采樣

圖文簡介

美國第一個小行星采樣探測器8日發(fā)射,前往貝努小行星采集樣本并送回地球。美國航天局認為,貝努小行星對地球有潛在威脅,在2175年至2199年之間某個時間撞擊地球的可能性為2700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