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佳雯

8月15日凌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一則訃告牽動了許多研究人員的心。年僅39歲的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趙永芳,因突發急病猝然離世。

39歲,正是一個人事業不斷攀升的黃金時期,對于通過“青年千人計劃”引進回國的優秀科學家趙永芳而言也是如此。

同為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的赫榮喬與趙永芳打交道并不算多,卻也與趙永芳有些淵源。當年趙永芳“青千”答辯時,他就在現場。

“她的工作做得很不錯。”赫榮喬回憶道,最終評審一致通過,接納她進入了生物物理所。

然而,令赫榮喬震驚的是,那個答辯會上的優秀青年——趙永芳的生命竟如此匆匆地畫上了沉重的句號。

“最近和同事談起趙永芳的離世,大家都覺得很可惜,她還這么年輕,確實不應該。”赫榮喬告訴記者。

回頭看趙永芳走過的歷程,與她共事之人常用“純粹”來概括她給人留下的印象。這種純粹體現在對科學的執著追求上,也體現在她樂觀豁達的處世態度上。

據有人回憶,趙永芳在2013年放棄國外優渥條件回國時,是在還沒有簽訂關于個人生活待遇協議的情況下,就辦理了入職手續。而她當時提出的唯一要求,便是希望能夠配一套單分子FRET設備。

正因對科學的執著追求,讓很多人對趙永芳十分認可,其中包括生物物理所原所長、中科院院士饒子和。他告訴記者,對趙永芳的離世他深感悲痛,他雖然與趙永芳接觸不多,但很欣賞趙永芳這批優秀的青年科學家。

說起趙永芳的研究工作,有研究人員用“很拼”來形容。與趙永芳一同工作的科研人員回憶稱,經常看到她帶著孩子在實驗室加班。

不過,與她共事的科研人員告訴記者,自己從未聽到過趙永芳抱怨,反而她總是給人以“特別燦爛的笑容”。

“研究所的同事跟趙永芳老師在一起,總是能從她身上感受到一種滿滿的正能量。”有研究人員說。

但就是這樣一位樂觀、開朗、有干勁的年輕女科學家,卻再無機會陪伴家人左右,再無可能與自己的團隊、同事并肩在科學研究中開疆拓土。

當記者聯系生物物理所3位與趙永芳關系比較緊密的研究人員,希望更全面地了解趙永芳時,都得到了“因心情沉痛難以平復而拒絕采訪”的回復。

的確,趙永芳的離開對很多人而言都是一個沉痛的打擊,也不免令人們對這場悲劇進行反思。其中有人提到了科研人員身上的重重壓力。

對于青年科學家身上承擔的壓力有多大這一問題,赫榮喬用自己的切身體會作了說明。他回憶自己在30多歲建立實驗室的那段經歷時告訴記者,“有時不是太順,凌晨都會驚醒”。

然而,無論外界如何述說,都只是猜測,人們必須接受的一個事實是,趙永芳已經永遠地離開了她的家人、同事、朋友以及她為之奮斗的科研事業。

不過,她純粹為科學追求而奮斗的精神,不會因她的離去而凋零。正如生物物理所所長徐濤在趙永芳追思會上所說,“讓科技創新的青春之花永不凋零”,是對趙永芳“最好的紀念”。

 

 

悼念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趙永芳:純粹之花永不凋零

圖文簡介

8月15日凌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一則訃告牽動了許多研究人員的心。年僅39歲的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趙永芳,因突發急病猝然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