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8月12日,陳善銘出生于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耳濡目染,使他養成了愛讀書、勤思考的好習慣。

1926年,陳善銘高中畢業后考入南開大學預科。僅僅一年之后,又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系。他于1931年畢業,留校任生物系李繼侗教授的助手。在李繼侗的指導下,從事銀杏果實的發育生理研究工作。后應劉崇樂和李良慶之邀到國立北京師范大學任教,同時在靜生生物調查所兼職。1936年,陳善銘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植物病理系深造,國外活躍的學術氣氛給陳善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開拓了他學術上的思路。

1945年,陳善銘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毅然回國。回國后任中央農業實驗所技正。不久后,又轉到北平農事主持蟲害研究室工作。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任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病蟲系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顧問,農業部植物檢疫實驗室顧問。

從1953年開始,陳善銘開展了小麥粒線蟲病、甘薯莖線蟲病、粟粒線蟲病、花生根線蟲病等危害調查、鑒定、病原生物學特性及防治研究,為我國植物線蟲學科的興起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他還在小麥銹病防治、植物檢疫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出版了《中國農作物病蟲圖譜》《中國農作物病蟲害》等論著。

1975年,已近古稀的陳善銘因身體原因提前退休。但他卻一直心念祖國植病事業的發展,想多為社會做些貢獻,始終退而不休。1979年擔任植保所顧問,親臨指導小麥病害試驗室的工作;1988年擔任聯合國糧農組織和農業部植保總站合辦的植物病害訓練班的顧問;1979年當選為植保學會的常務理事,主持《植物保護雜志》工作。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個詞用在陳善銘身上再合適不過了。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的植病事業,為植物保護學科基礎的奠定與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的精神將永遠為后人所景仰。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名家風采錄”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1909年8月12日,植物病理學家陳善銘誕生

圖文簡介

1926年,陳善銘高中畢業后考入南開大學預科。僅僅一年之后,又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系。他于1931年畢業,留校任生物系李繼侗教授的助手。在李繼侗的指導下,從事銀杏果實的發育生理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