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辛勤耕耘,勇于攀登,執著于他的科研領域。他讓中國的聲學研究在國際上樹立很高的聲望,開創了我國聲學科研與教學事業的新紀元。他曾撰文寫道,“聲學研究應不斷開辟新的篇章,有著光輝和廣闊的前景”。他就是我國著名聲學家魏榮爵。

1916年,魏榮爵出生于湖南省邵陽市。1937年,魏榮爵從南京金陵大學物理系畢業,隨后他留學美國并獲得伊利諾斯大學理學碩士學位。在1947年,他跟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首席科學家Knudesen教授開展“聲波在水霧中的傳播“的課題研究,他勤奮刻苦、攻堅克難,出色地完成了這項集合聲學、分子物理、氣象、核電子學等多個領域的課題,并于1950年獲得哲學博士學業。

魏榮爵一生熱衷于聲學,科研工作碩果累累,他有著創新的學術思想,遍布廣播聲學領域研究足跡,是我國聲學事業的先驅者與學術領導人。魏榮爵早期集中研究了語言聲學,僅用直徑1米的大鐵球就測定出空氣中聲波衰減與空氣相對濕度的關系,這一成果領先美、蘇同類研究。他的團隊也成功研制我國第一臺能將語言變成圖像的“可見語言圖儀”。上個世紀70年代,國際非線性聲學崛起,魏榮爵對“水波孤子”產生濃厚興趣,他帶領學生開始了精確定量測量和理論研究,分析孤子的產生機理、與混沌的關系,多孤子隨振動參量的變化等,在非線性孤立波方面取得重大研究進展。1985年,這項研究在西大平洋聲學會議上贏得各國聲學專家們的稱贊。此外,魏榮爵還將霧氣中低頻聲波吸收規律延伸到頻率更低的范圍,稱為“魏氏理論”。他的科研成果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等。

作為我國聲學大學教育的創始人,魏榮爵于1954年在南京大學創建了我國第一個聲學專業,以及我國第一個消聲室和混響室,于1962年指導建立了聲學研究室,1978年擴建為聲學研究所,后籌建近代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他為我國的聲學學科培養了大批優秀科技人才,并多次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讓我國聲學和物理學研究的國際影響得以提升。

2010年4月6日,魏榮爵病逝于南京。他一聲對聲學研究有著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精湛的學術見解,從物理聲學到語言信號處理,從超聲學到光聲學,他的研究領域不斷開拓與創新,為我國的聲學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名家風采錄”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2010年4月6日,我國著名聲學家魏榮爵逝世

圖文簡介

他讓中國的聲學研究在國際上樹立很高的聲望,開創了我國聲學科研與教學事業的新紀元。他曾撰文寫道,“聲學研究應不斷開辟新的篇章,有著光輝和廣闊的前景”。他就是我國著名聲學家魏榮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