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勤學,青年擔綱,你是國家的棟梁。導彈、衛星、嫦娥、北斗、滿天星斗璀璨,寫下你的傳奇。年過古稀未伏櫪,猶向蒼穹寄深情。”在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舞臺上,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勛科學家孫家棟收獲如此評價。
1929年4月8日,孫家棟出生于遼寧省瓦房店市。1948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預科學習俄語。1951年,孫家棟和另外29名軍人被派往蘇聯茹科夫斯基工程學院飛機發動機專業學習。1958年,畢業并獲得全蘇斯大林金質獎章,回國后被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從事導彈原創工作。1960年擔任型號總體主任設計師。1967年擔任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技術負責人。1989年,孫家棟擔任中國火箭進入國際市場談判代表團團長。1996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03年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2010年1月11日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得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孫家棟的一生與中國航天相連。7年學飛機,9年造導彈,50年放衛星。對幾次關鍵的人生轉折,孫家棟說,“國家需要,我就去做。”
孫家棟是中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者之一,為中國突破衛星基本技術、衛星返回技術、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發射和定點技術、導航衛星組網技術和深空探測基本技術作出了重大貢獻。他也為創建和發展中國人造衛星總體技術、衛星航天工程管理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作出了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
孫家棟是中國月球探測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提出了2020年前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分三個階段的實施方案,明確了中國月球探測的發展方向、目標和路線圖。他擔任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的總設計師,確定了工程目標和工程總體方案,對工程各大系統的技術途徑作出重要決策。
錢學森先生曾說過:“孫家棟是在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中成長起來的優秀科學家,也是中國航天事業的見證人。自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首戰告捷起到繞月探測工程的圓滿成功,孫家棟幾十年來為中國航天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我們身為中國人,都為有這樣的科學家感到驕傲自豪。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名家風采錄”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