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治學嚴謹,實事求是;他生活簡樸,平易近人,在學業上誨人不倦;他的足跡,遍布在祖國河川貧瘠地帶,用一個個的腳印,丈量出他事業的高度。他是關士聰,一個在石油、泥土里摸爬滾打的石油地質學家。

關士聰出生于廣東省南海市的一個農村,父親關衍輝是醫生。關士聰有兄弟姐妹9人,全部都畢業于理工科大學。1928年,關士聰考入天津南開中學,并順利考入了北京大學地質系。但是當時的中華民族正處于生死危亡的關頭。他讀書救國的幻想破滅了,毅然走出了書齋,參加愛國運動,流亡于各地。1938年,他進入西南聯合大學攻讀地質學,并于1940年畢業,獲得北京大學理學士學位。

關士聰在油氣地質學、石油地層學、構造地質學、沉積學、礦床地質學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他從事地質工作60余年,對中國煤、鐵、有色金屬、石油、天然氣和一些鹽類礦床普查以及區域地質研究等方面做出了貢獻。對中國陸相油田的發現、海相油田的工作方向,對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評價,為一些鋼鐵資源提供了可靠的資料基礎,特別是對內蒙古西部工業區工礦城市交通等方面,起到了指導建設的作用。

幾十年來,關士聰發表了很多論著和報告。《中國中、新生代陸相沉積盆地與油氣》、《中國海陸變遷、海域沉積相與油氣》等專著是其重要代表作,是他系統研究我國近40年來油氣普查實踐的科學總結。他多次出席在莫斯科、曼谷、美國丹佛等地學術會議和學會年會,宣讀了論文,并獲得好評。此外,他還曾赴朝支援朝鮮進行地質工作。

關士聰學術思想活躍,視野開闊,工作領域寬廣。他的科學研究和他的工作性質、特點緊密融匯在一起,具有獨特的風格。他崇尚實地調查,重視第一性資料,對地質理論、概念強調要與客觀的地質實際相對照驗證,反對盲目隨和、人云亦云。他重視石油地質工作的總結。善于依靠廣大科技人員對我國油氣勘察歷程中每一階段所取得的巨大地質成果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并及時進行總結,借以知道新的油氣勘察。

2004年4月5日,關士聰逝世。他在我國石油地質界,深受廣大科技人員的愛戴和尊敬,他的思想和品格,堪稱地質工作者的楷模。雖然他離開了他敬愛的工作、事業,但是他的精神和品質,將會繼續的傳承,影響更多的人。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名家風采錄”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2004年4月5日,石油地質學家關士聰逝世

圖文簡介

他治學嚴謹,實事求是;他生活簡樸,平易近人,在學業上誨人不倦;他的足跡,遍布在祖國河川貧瘠地帶,用一個個的腳印,丈量出他事業的高度。他是關士聰,一個在石油、泥土里摸爬滾打的石油地質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