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學煜提出的“四結合”座右銘是從事植物生態學研究的指南,也是一種研究植物生態學的方法論。在四個結合理念的指導下,侯學煜成為最早研究和發現中國的土壤指示植物研究植被地理分布的專家,也是編制中國植被圖的先驅。
1912年4月2日,侯學煜出生于安徽省和縣,幼小的侯學煜就立下了科學救國的遠大志向。1928年入南京金陵中學高中,畢業后直升金陵大學化學系,半年后入南京中央大學化學系。1945年,侯學煜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繼續深造。1947年獲碩士學位,1949年獲博士學位。1950年1月,侯學煜歸國后,著手創建了我國第一個植物生態研究所,為我國植物生態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侯學煜發現植物種類分布與土壤酸度之間有密切的關系。侯學煜是世界上很早注意到植物分布受土壤因素控制的科學家。他認為,植物群落不是單純取決于氣候,土壤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后來,他提出了土壤指示植物的概念,打破了傳統的單純氣候決定土性論的觀點。美國著名植物生態學家Whittaker(1951)發表《評論植物組合和頂極概念》一文中將侯學煜的觀點歸為土壤頂極學派。
侯學煜在研究植被地理分布的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和山地垂直地帶性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貢獻,為中國植被分區奠定了理論基礎。作為一名生態學家,侯學煜也十分關心祖國的經濟建設,曾向中共中央提出西北發展農業的意見,特別提出防護林的營造應注意土壤環境的變化,要因地制宜。從1984年起,他在調查農業植被的同時,重視環境保護和工業污染的防治問題,撰寫的調查報告都受到了重視。
侯學煜曾多次出席國際會議,除在國內各省進行植被、土壤考察外,對亞洲、北美、澳大利亞、歐洲和非洲的植被、土壤也作了大量的考察。20世紀50年代以來,侯學煜領導了由中國科學院有關研究所、有關部委等多位專家,對全國的植被分布狀況進行的“家底”清查,這項浩瀚的工程歷時30多年。該成果就是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的《中國植被》,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侯學煜學識淵博,造詣精深,學術思想敏銳活躍。在研究生涯中,侯學煜筆耕不輟,共撰寫專著、論文多篇。他的這些學術著作、論文,推翻了“世上無土壤指示植物”的論點,令許多學者嘆服不已,爭相購索。在各個階段,侯學煜始終以科學態度追求真理,追求進步。侯學煜對祖國的山山水水,生態環境,經濟文化建設,充滿一片愛心,寄予深情厚誼。這樣的侯學煜值得我們一生去銘記去學習。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名家風采錄”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