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21日電(劉丫)毫無疑問,2000年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姚期智是國際上計算機理論研究方面的頂尖學者,他學術成果頗豐,獎項和贊譽無數,但對他而言,培育具有國際水平的一流計算機人才是“人生大事”。近日,新華網記者走進姚期智的辦公室,傾聽這位優秀學者的科研心得及感悟。
“量子計算機”的出現指日可待
量子計算、通信及信息理論是姚期智20世紀90年代后開始主攻的一個研究領域。早在1993年,他便提出量子通信復雜性,基本上完成了量子計算機的理論基礎。談及此,姚期智頗有興致:“經過科學家30多年的探索,量子信息領域目前已發展到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性階段,其中最重要的方向就是制造一臺實際上的量子計算機。”姚期智稱,這項科學工程發展的每一步都異常艱辛,不僅因為涉及多門交叉學科,更需要物理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等多領域的科研人員通力合作,“中國在過去的十多年間已經凝聚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中堅力量,我也相信無論是在量子信息、量子通訊還是量子計算機的研發領域上,我們都有十分樂觀的發展前景。”
百年樹人,助力交叉學科發展
提到姚期智,除了波里亞獎、高德納獎、圖靈獎等諸多國際頂尖學術獎項榮譽外,他在2004年辭去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一職,歸國擔任清華大學全職教授及2017年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二事一定是繞不開的話題。但每每聊到這里,姚期智總是輕描淡寫地帶過,而是對他一手創建的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和交叉信息研究院津津樂道。姚期智說,最初回國,就是希望把所知的最好的教學方法、最好的教學材料和師資力量帶給中國的優秀學生。“核心課程對于人才培養無比重要。年輕科學家成功的重要標準不在于他學會多么高深的知識,而是他對于最基本、最核心課程的透徹掌握。”
他這么想,也這么做了。2005年,由姚期智主導并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共同合作的“軟件科學實驗班”(后更名為“計算機科學實驗班”,也被稱為“姚班”)在清華成立,設計8到10門核心科目,使用全英文授課,姚期智親自主講的“理論計算機科學(1)(2)”也成為國內首次開設的計算機理論課程,后又成立了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由姚期智擔任院長。十余年間,“姚班”培養出了一批批優秀的計算機科學的本科生,交叉信息研究院更是成果不斷,填補了國內計算機科學在該領域的空白地帶,姚期智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當初的無悔選擇。
育才育德 展望計算機科學發展遠景
如今,姚期智依然每周親自給“姚班”的本科生上兩堂課,但并不對教學和課程安排設定固有的框架。他說,每個學生的情況都不一樣,因此做科研沒有一條必須遵循的道路。對姚期智來說,首先是要讓他們把握學習時間,發現自己真正喜歡且有能力完成的領域,其次才是學習技巧。“我認為我們應該打破一個傳統的想法,就是把基礎學習和創新研究結合起來。既在研究中邊問邊學,又能夠讓知識驅動創新,實現更有效的結果。”
人才是科研攻關的基礎,育才是姚期智一如既往堅持的目標。這一次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選擇和行動更加證明了姚期智的信念,也必將帶動更多人才回國效力,壯大學科隊伍。展望中國計算機科學領域未來的發展前景,姚期智信心十足:“從目前來看,量子計算機和人工智能是我們重點發展的兩個方向。隨著科技積累到了一定階段,將迎來高端成果轉化產出的重要時機。我也有理由相信,中國能夠在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的基礎上發揮更大效力,成為原始創新的主力軍。”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名家風采錄”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