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31日,何大一發明了艾滋病新療法雞尾酒療法,有效降低了艾滋病人死亡率。基于此,何大一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1996年度風云人物。2001年,獲得美國“總統國民勛章”。2006年,由美國加州時任州長阿諾德·施瓦辛格等推薦,入選首屆加州名人堂。2010年,被《時代》雜志稱為“打敗艾滋病的人”。
何大一出生在中國臺灣省,13歲時和家人一起移民美國。1974年,他獲得加州理工學院的學士學位,并于1978年榮獲哈佛大學醫學博士。畢業后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西奈醫療中心從事內科臨床研究。后在麻省總醫院進修傳染病學。從1981年開始接觸艾滋病病毒,并堅持研究這個病毒30多年,發表了400多篇學術論文。他和他的團隊致力于研究聯合抗病毒療法──即雞尾酒療法,這種療法的原理是選用多種抗艾滋病藥物組成一個組合,這是目前最常用的、效果最顯著的艾滋病治療方法之一,其中“組合”的策略與調制雞尾酒過程類似,故被稱為“雞尾酒療法”。
作為一名科學家,何大一的活動空間不僅僅局限于實驗室。他把艾滋病研究與防治工作擴展到了世界各地,特別是中國。2002年,何大一以1美元象征性的價錢,把他與艾倫戴蒙德中心所擁有的疫苗制造專利技術轉移給中國政府,以支持對中國內地艾滋病防治事業。據他介紹,有些疫苗已在云南等地批量制造,未來可望降低中國艾滋病患者的治療費用。2003年,何大一發起和領導了“中國艾滋病防治行動”(CAI),致力于減少艾滋病的破壞性與蔓延。此前,艾滋病病毒呈陽性的母親向嬰兒傳播艾滋病的幾率達35%,“中國艾滋病防治行動”開始以后,幾率降低至1%以下。2007年,他又與清華大學合作建立“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任中心主任,為中國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雞尾酒療法”雖然不能完全治愈艾滋病,但它是目前阻斷艾滋病進攻的最有效辦法。然而,何大一并沒有躺在榮譽簿上,而是疾步前行。2014年3月,何大一在《科學》雜志發表了其實驗室的最新突破——長效型抗艾滋病藥物GSK 744LA的研究。這種藥物注射進人體后,可維持3至4個月藥效,能有效幫助高風險人士降低感染艾滋病機率,有望成為艾滋病疫苗問世前的過渡方案。2014年11月,GSK 744LA已準備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
何大一說:“艾滋病毒很復雜,變化很快。未來十年內,還不可能會有疫苗,我們需要更多的基礎科學研究來幫助我們認識它。” 即使這個病毒根本沒有辦法治愈,何大一還是會選擇將自己的全部都奉獻給這項研究。科研研究從來沒有一帆風順,失敗和困難更是家常便飯。“但是一定要堅持,一定要對于目標許下最堅實的承諾。”何大一說,“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時代的影響,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和長輩的影響,但我們一定要忠實地做自己,堅持自己的信念。”這也許就是30多年來,支撐何大一向艾滋病發起一次次進攻的科學精神與研究信念。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